一般人群脑卒中筛查包括病史询问既往疾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和家族史,临床检查有血压、血糖、血脂测量及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有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细致问病史(如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动态监测血压、考虑头颅CT或MRI检查,女性需关注孕期产后及口服避孕药情况、结合生理特点检查,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要问吸烟饮酒史、重视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及针对性影像学检查。
一、一般人群的脑卒中筛查
(一)病史询问
1.既往疾病史
询问是否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等,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比正常血压者高数倍。同时要询问是否有糖尿病病史,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会促进血管病变,如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进而增加脑卒中风险。还有心脏病史,如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异常,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血栓脱落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导致脑栓塞。
了解是否有高脂血症病史,高脂血症会使血液中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血管的血流供应。
2.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脑卒中患者,因为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若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脑卒中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二)临床检查
1.血压测量
定期测量血压,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且舒张压60-89mmHg。高血压患者需密切关注血压变化,一般建议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血糖检测
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3.9-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理想范围应小于6.5%,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降低脑卒中风险。
3.血脂检测
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总胆固醇合适水平应小于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理想水平应小于2.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应大于1.04mmol/L,女性应大于1.3mmol/L,异常血脂需进行相应干预。
4.心电图检查
对于有心脏病史或怀疑有心脏病变的人群,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异常情况,如心房颤动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f波等特征性改变。
(三)影像学检查
1.颈动脉超声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正常颈动脉IMT应小于0.9mm,若IMT增厚或发现斑块,提示有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斑块的大小、稳定性等与脑卒中发生风险相关,不稳定斑块容易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脑血管堵塞。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TCD可以检测颅内脑血管的血流速度等情况,帮助发现脑血管狭窄等问题。例如,当脑血管狭窄时,血流速度会加快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脑血管病变。
二、特殊人群的脑卒中筛查
(一)老年人
1.病史方面
老年人通常更易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龄老人可能合并多种器官功能衰退,在询问病史时要更细致地询问既往是否有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TIA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约1/3的TIA患者会发展为脑梗死。
对于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老年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反复缺氧,引起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增加脑卒中风险,需特别询问睡眠时是否有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
2.临床检查方面
老年人的血压波动可能较大,除了常规测量血压外,要注意动态血压监测,了解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因为夜间血压异常等情况可能更易诱发脑卒中。
对于有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要关注其脑血管情况,可能需要更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障碍相关因素。
3.影像学检查方面
除了常规颈动脉超声和TCD外,对于老年高危人群,可考虑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头颅MRI对脑血管病变的检测更敏感,能更早发现微小的脑梗死病灶等。
(二)女性人群
1.病史方面
女性在孕期和产后等特殊时期需关注脑卒中风险,孕期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是女性孕期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要询问孕期是否有高血压、蛋白尿等情况。
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也需注意,某些含有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凝血功能等,增加脑卒中风险,要询问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情况。
2.临床检查方面
女性在筛查时要考虑到激素水平对血管的影响,在合适年龄段关注与激素相关的血管指标变化等。
3.影像学检查方面
检查时要结合女性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对于孕期女性,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手段进行脑卒中相关筛查。
(三)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
1.病史方面
长期吸烟的人群,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要详细询问吸烟史,包括吸烟年限、每天吸烟量等。
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紊乱等,增加脑卒中风险,需询问饮酒量、饮酒频率等情况。
2.临床检查方面
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在进行常规临床检查时要更加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如吸烟患者要重点关注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
3.影像学检查方面
根据不良生活方式对血管影响的特点,可能需要更频繁或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可能需要更密切关注肝脏功能相关指标同时评估脑血管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