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发的一组疾病,致病因素有病原体感染(含性传播病原体等,年轻女性易感染)、宫腔操作感染(操作不无菌或术后抵抗力降易致)、下生殖道感染蔓延;临床表现有腹痛(持续、活动或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有异味)、发热,体征有妇科检查见宫颈举痛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B超);治疗分抗生素治疗(选合适药、足量足疗程)和手术治疗(适用于脓肿等抗生素无效情况);对育龄女性可致不孕,围绝经期女性病情进展快,有宫腔操作史女性风险高,各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盆腔炎的定义
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PID),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
二、盆腔炎的致病因素
1.病原体感染
多种病原体可引起盆腔炎,常见的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以及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例如,性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活跃的女性中更容易感染。
年龄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年轻女性(尤其是15-25岁)由于性活动较频繁,且宫颈柱状上皮外移,防御机制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盆腔炎。
2.宫腔操作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宫腔镜检查等宫腔操作,如果操作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就可能将外界病原体带入宫腔,引发感染。比如刮宫术,手术过程中器械接触阴道、宫颈等部位,若消毒不彻底,病原体就可能沿着宫腔创面进入盆腔,导致盆腔炎。
对于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术后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暂时下降,此时更容易发生感染。
3.下生殖道感染蔓延
下生殖道的一些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原体可向上蔓延引起盆腔炎。例如,细菌性阴道炎时,阴道内的病原体可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进而累及盆腔。
女性的阴道和宫颈在生理上是相通的,下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容易通过这种解剖结构的连通性向盆腔蔓延。
三、盆腔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盆腔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轻度患者可能仅有下腹隐痛,重度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例如,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时,可引起剧烈的下腹部疼痛。
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阴道分泌物可呈脓性,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宫颈管黏膜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不同年龄的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可能更为明显,而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阴道分泌物增多的表现相对不典型。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越严重,发热可能越明显。
2.体征表现
妇科检查体征: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宫颈举痛是指医生按压宫颈时患者感到疼痛,这是由于炎症累及宫颈周围组织所致;子宫压痛是子宫受到炎症刺激后的表现;附件区压痛则提示输卵管、卵巢等附件组织存在炎症。
四、盆腔炎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最近是否有不洁性生活、是否进行过宫腔手术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盆腔炎的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询问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更注重性接触相关信息,而围绝经期女性可能更关注宫腔操作史等。
2.体格检查
除了一般的全身检查外,重点进行妇科检查。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盆腔内是否存在炎症体征,如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提示体内存在感染炎症反应。例如,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则高度提示感染性炎症。
病原体检测:可以通过宫颈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方法检测是否存在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例如,宫颈分泌物涂片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高度怀疑淋病奈瑟菌感染。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盆腔内是否有炎性包块、积液等情况。例如,B超下可见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等表现,对于诊断盆腔炎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五、盆腔炎的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常选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选用多西环素等药物。抗生素治疗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病情转为慢性。
2.手术治疗
对于有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等情况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脓肿切开引流、附件切除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六、盆腔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盆腔炎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从而引起不孕不育。所以育龄女性一旦怀疑患有盆腔炎,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在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2.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生殖系统防御功能减弱,发生盆腔炎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在治疗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同时要注意调整激素水平相关的一些健康问题,如适当补充钙剂等预防骨质疏松。
3.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
这类女性发生盆腔炎的风险较高,术后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术后要保持外阴清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避免过早恢复性生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