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尿有其发生机制,特点包括性质多为轻链性及与疾病进展相关,对患者有营养和肾功能损害等影响,诊断需通过多项检查,治疗包括针对骨髓瘤的治疗及对症支持,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情况特殊需特殊处理。
一、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结构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轻链部分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当滤过量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就会导致蛋白尿。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有选择通透性,而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异常轻链(本-周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容易通过滤过膜进入原尿,肾小管难以完全重吸收,从而形成蛋白尿。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50%-7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出现蛋白尿,其中以轻链蛋白尿较为常见。
二、蛋白尿的特点
1.蛋白尿性质
多为轻链性蛋白尿,也就是本-周蛋白尿。这种蛋白尿在常规尿常规检查中可能表现为定性试验阳性,但定量检测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中,可从少量到大量不等,部分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5g,甚至更高。
其蛋白电泳特征为在电泳图谱中出现异常的单克隆蛋白峰。
2.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蛋白尿往往与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活动度相关。当疾病处于活动期时,骨髓中骨髓瘤细胞增殖活跃,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蛋白尿可能会加重。随着病情得到控制,如经过化疗等治疗后,骨髓瘤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蛋白尿可能会有所减轻。例如,有研究显示,经过有效的化疗方案治疗后,约60%-70%的患者蛋白尿情况会改善。
三、对患者的影响
1.营养方面
大量蛋白尿会导致体内蛋白质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可使患者出现水肿、营养不良等情况。水肿可表现为眼睑、下肢等部位的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等。营养不良会使患者体质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比如,低蛋白血症时患者的免疫力会降低,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的发生风险。
2.肾功能损害
长期的蛋白尿尤其是轻链性蛋白尿可能会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而影响肾功能。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肾小管在重吸收异常轻链蛋白的过程中,会加重肾小管的负担,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进一步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形成恶性循环。有资料表明,约20%-3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会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四、诊断与监测
1.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是初步筛查蛋白尿的常用方法,可通过尿蛋白定性试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蛋白尿,但不能准确反映蛋白尿的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准确测量24小时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留取24小时全部尿液,然后检测其中的蛋白质含量,正常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150mg,超过150mg则提示蛋白尿。
尿蛋白电泳:可以区分蛋白尿的类型,明确是肾小球性蛋白尿还是肾小管性蛋白尿等,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助于发现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辅助诊断。
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通过检测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发现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结合尿蛋白的情况,有助于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并判断蛋白尿的相关情况。例如,免疫固定电泳可以明确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如IgG、IgA或轻链型等。
2.监测意义
定期监测蛋白尿情况对于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病情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动态观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蛋白水平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疾病的活动度,调整治疗方案。如果蛋白尿持续加重,提示疾病可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需要考虑更改化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同时,监测蛋白尿也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以便及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
五、治疗相关
1.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例如,对于适合的患者可以采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等化疗方案。随着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得到控制,蛋白尿往往会有所改善。因为化疗能够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从而减少轻链蛋白的滤过,减轻蛋白尿。
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年轻、适合移植的患者,移植后病情缓解率较高,蛋白尿也可能随之明显减轻。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必要时可补充白蛋白等,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等症状。同时,要注意保护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鼓励患者适量饮水,以促进轻链蛋白的排泄,减轻对肾小管的损伤。
六、特殊人群情况
1.老年患者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蛋白尿时,由于其肾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对蛋白尿导致的低蛋白血症及肾功能损害的耐受性更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肾功能、蛋白水平等指标。例如,在使用化疗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加重肾功能损害。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相对较差,低蛋白血症可能会更快地影响其身体机能。
2.儿童患者
儿童多发性骨髓瘤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蛋白尿怀疑多发性骨髓瘤时,诊断和治疗都需要特别谨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化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评估蛋白尿时,要结合儿童的正常生理蛋白尿范围来判断。治疗上需要多学科协作,在控制疾病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例如,化疗药物的选择要避免影响骨骼发育、性腺功能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营养状况、肾功能等指标,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