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梗塞需立即就医评估明确诊断检查,根据病情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神经保护等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并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同时控制基础疾病、指导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二级预防。
一、立即就医评估
老年人一旦出现脑梗塞相关疑似症状,如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模糊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因为脑梗塞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很关键,及时评估能确定是否符合溶栓等紧急治疗指征,而延误就医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预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脑梗塞后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尽早评估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最佳时机。
二、明确诊断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发病初期头颅CT可快速鉴别脑梗塞与脑出血,因为两者治疗方案截然不同。一般在脑梗塞发病24-48小时后,病灶区会出现低密度改变。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头颅CT能初步判断脑部病变情况,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类似疾病。
头颅MRI:相较于CT,MRI对脑梗塞病灶的检出更早、更敏感,尤其是在发病早期,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灶以及脑干、小脑等部位的梗死。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脑梗塞症状,头颅MRI有助于更精准地诊断。老年人脑部血管和神经等结构随着年龄增长可能有一定退变,MRI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细节。
2.其他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因为这与溶栓等治疗的风险评估相关;血糖、血脂异常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了解这些指标能更好地进行病因评估和后续的预防治疗;肝肾功能检查则是为了在后续可能的药物治疗时,评估患者肝肾功能能否耐受相关药物。
三、根据病情进行治疗
1.溶栓治疗
如果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般是发病4.5小时内,部分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且没有溶栓禁忌证,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溶栓药物能溶解血管内的血栓,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改善预后。但老年人溶栓需要严格评估出血风险等,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溶栓后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要谨慎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溶栓。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对于不符合溶栓指征的脑梗塞患者,一般会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老年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因为老年人本身凝血功能可能有一定下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出血风险增加。
3.改善脑循环治疗
可使用一些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的药物,如丁苯酞等。丁苯酞能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老年人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监测血压等情况,因为一些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
4.神经保护治疗
常用药物如依达拉奉等,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老年人使用神经保护药物时也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依达拉奉可能会引起肾功能的变化等,所以要定期监测肾功能。
四、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介入
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言语康复、吞咽康复等。对于出现肢体无力的老年人,早期可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等,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言语不清的老年人可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如发音训练、复述训练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要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吞咽肌群的按摩、吞咽姿势调整等,以预防误吸等并发症。老年人康复需要家人的配合和耐心,因为康复过程相对漫长,而且老年人可能会因为身体不适等原因产生消极情绪,家人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2.康复训练的长期坚持
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年人和家属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训练。通过长期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老年人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例如,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需要每天定时进行锻炼,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言语康复也需要每天坚持练习发音等。
五、预防并发症
1.肺部感染
老年人脑梗塞后可能因为肢体活动受限,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定期为老年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鼓励老年人深呼吸、咳嗽。对于有吞咽困难的老年人,要注意进食方式,防止误吸导致肺炎。
2.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要注意观察老年人肢体的肿胀、疼痛等情况,定期为老年人进行肢体按摩,活动肢体关节,必要时可使用气压治疗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
3.压疮
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容易发生压疮,要定期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骨突部位,可使用减压贴等保护措施。
六、二级预防
1.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对于高血压的老年人,要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但要注意避免过低);高血脂的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控制和必要的降脂药物治疗,使血脂达标;高血糖的老年人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措施控制血糖。
2.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老年人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激动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