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其始动因子是菌斑微生物,局部促进因素有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牙齿排列不齐等,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吸烟、遗传因素、其他系统疾病等,临床表现有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等,诊断靠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治疗原则有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维护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人、吸烟者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
病因
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堆积在牙面的菌斑微生物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进而逐渐侵犯牙周组织。例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特定的菌斑微生物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会产生一些毒性物质,破坏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局部促进因素
牙石: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已矿化的或正在矿化的菌斑及软垢,包括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牙石的存在会持续刺激牙龈,阻碍口腔卫生措施的实施,有利于菌斑的堆积,从而促进牙周炎的发生。
食物嵌塞:食物嵌塞会引起牙龈乳头的炎症、退缩,以及牙槽骨的吸收,进而导致牙周炎。比如,上下牙齿咬合时,食物被挤压嵌入牙间隙,若不及时清理,会引发一系列牙周组织的病变。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边缘不密合,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炎症和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长期可引发牙周炎。
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排列不整齐,使得口腔清洁难度增加,菌斑容易堆积,增加了牙周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拥挤的牙齿之间难以彻底清洁,为菌斑微生物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全身因素
内分泌紊乱: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变化可能影响牙周组织对局部刺激因素的反应性。例如,青春期、妊娠期或更年期的女性,由于内分泌的改变,牙周组织对菌斑等刺激因素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牙周炎。
吸烟:吸烟是牙周炎的高危因素之一。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降低局部的抵抗力,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还会改变口腔的微生态环境,增加菌斑的堆积,从而加重牙周炎的病情。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牙周炎。例如,家族中有牙周炎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牙周组织对菌斑等致病因素的易感性。
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和抵抗力。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牙周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牙周炎的病情往往较重,且复发率较高。
临床表现
牙龈炎症:早期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是常见的症状。例如,早晨起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或在咀嚼食物时牙龈出血。
牙周袋形成:随着病情的发展,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牙龈沟,可通过牙周探针检查来确定其深度。牙周袋内会有炎性渗出物、细菌等,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牙槽骨吸收: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高度降低,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一个重要病理改变,会导致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牙齿逐渐松动。
牙齿松动移位:当牙槽骨吸收达到一定程度时,牙齿的支持力量不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时牙齿可发生移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
诊断
临床检查
牙龈状况检查: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等,判断是否有红肿、出血、增生等情况。
牙周探诊: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的深度、附着丧失程度等,这是诊断牙周炎的重要指标。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若超过3mm且有附着丧失,则提示有牙周炎存在。
牙齿松动度检查:通过叩诊和探诊等方法检查牙齿的松动程度,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松动。
X线检查:拍摄牙齿的X线片,了解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类型,如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等,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计划。
治疗原则
基础治疗
口腔卫生指导:教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辅助清洁工具,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
洁治术:包括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龈上洁治是用洁治器械去除龈上的牙石、菌斑和色渍;龈下刮治是用比较精细的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这是治疗牙周炎的重要基础步骤。
消除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如纠正不良修复体、治疗食物嵌塞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基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植骨术等,以彻底清除牙周袋内的病变组织,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维护治疗:牙周炎治疗后需要长期的维护。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进行牙周检查、洁治等,以防止病情复发。同时,患者自身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控制菌斑,维持牙周健康。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时期若口腔卫生不良,容易发生菌斑堆积,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监督儿童正确刷牙、减少甜食摄入等。例如,3岁左右的儿童可以开始学习刷牙,家长可以辅助清洁,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培养其独立刷牙的能力。
女性:青春期、妊娠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变化,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妊娠期女性在孕期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孕期激素变化会使牙龈对菌斑刺激更加敏感,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和预后。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全身疾病,在口腔治疗前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全身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
吸烟者:吸烟者患牙周炎的病情往往较重,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吸烟者需要戒烟或尽量减少吸烟量,因为吸烟会严重影响牙周组织的恢复和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