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前要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并做好口腔局部准备;拔智齿后要注意创口护理如正确咬合纱布、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24小时后轻柔清洁、观察创口情况,饮食要注意2小时内禁食禁水2小时后进食温凉软食且不用拔牙侧咀嚼;拔智齿有禁忌症,包括全身系统性疾病急性期如未控制的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等,口腔局部感染急性期,月经期女性,妊娠期,长期服用特殊药物者等需谨慎对待。
一、拔智齿前的注意事项
1.身体状况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身体状况不同,青少年拔智齿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确保身体处于相对健康稳定状态,若有潜在的生长发育相关疾病可能影响创口愈合等;老年人拔智齿则需更谨慎评估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衰退,拔牙风险可能更高。例如,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拔牙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风险较年轻人高。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影响拔智齿前的基本注意事项,但女性若处于生理期,凝血功能可能会有一定变化,相对非生理期可能更容易出血,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拔牙方案。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创口愈合,拔智齿前应尽量减少吸烟量甚至戒烟一段时间,一般建议提前1-2周减少吸烟;长期饮酒者,酒精会干扰身体的凝血机制和免疫功能,拔智齿前需戒酒,通常建议提前3-5天戒酒,以降低拔牙后出血、感染等风险。
病史:若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拔智齿前必须告知医生详细病史,由医生评估拔牙风险;有心脏病史且处于不稳定期的患者,如近期有心肌梗死发作等情况,不适合立即拔智齿;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8.8mmol/L以下),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易导致拔牙后感染。
2.口腔局部准备
拔智齿前要保持口腔清洁,可通过刷牙等方式清洁口腔,但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牙龈等组织。一般建议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早晚各一次,拔牙前一天可以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口腔,如氯己定含漱液,每次含漱10-15毫升,含漱1分钟左右,每天2-3次,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
二、拔智齿后的注意事项
1.创口护理
咬合纱布: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棉球或纱布压迫止血,一般需咬紧30-40分钟后再吐出。咬纱布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早吐掉,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口腔清洁:拔牙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24小时后可以轻轻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刷牙时要避开拔牙创口部位,使用软毛牙刷,漱口时也应尽量轻柔,避免水流冲击创口。例如,可以用温水含漱,每次含漱后轻轻吐出。
观察创口:拔牙后要注意观察创口情况,正常情况下创口会逐渐愈合,初期可能有轻微渗血,唾液中带有淡红色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量出血,如吐出的唾液中血液呈鲜红色且量较多,或者创口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2.饮食注意
食物选择:拔牙后2小时内可禁食禁水,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soft的食物,如稀饭、软面条、蒸蛋等。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热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过硬食物可能会摩擦创口,导致血凝块脱落;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创口,引起疼痛和肿胀加重。例如,拔牙后1-2天内可以多吃一些米粥、豆腐脑等食物。
进食方式:进食时要注意避免用拔牙侧咀嚼食物,应使用另一侧牙齿咀嚼,尽量减小对拔牙创口的影响。
三、拔智齿的禁忌症
1.全身系统性疾病急性期
心血管疾病:如未控制的高血压(血压高于180/100mmHg),此时拔牙可能会因疼痛、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心脏供血不稳定,拔牙的应激反应可能加重心脏缺血缺氧情况;近期有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拔牙风险极高。
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处于急性期时,患者凝血功能极差,拔牙后极易发生严重出血且难以止住,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糖尿病: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处于高血糖危象(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状态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拔牙后感染风险大大增加,且创口难以愈合。
感染性疾病急性期:如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拔牙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使局部感染加重,甚至引发全身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2.口腔局部感染急性期
智齿周围存在急性冠周炎时,局部牙龈红肿、疼痛明显,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此时拔牙会导致感染扩散,炎症加重,应先进行冠周炎的局部冲洗、抗炎等治疗,待炎症缓解后再考虑拔牙。例如,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时,局部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盲袋,然后局部涂布碘甘油等药物抗炎,待红肿消退、疼痛缓解后再拔牙。
3.月经期女性:女性在月经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导致凝血功能相对不稳定,拔牙后出血的风险较非月经期增高,所以一般建议女性避开月经期拔牙,若必须拔牙,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后谨慎进行。
4.妊娠期:妊娠前3个月拔牙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妊娠后3个月拔牙也可能会诱发早产,所以妊娠期一般不建议拔牙,如有特殊情况需拔牙,应在妊娠4-6个月期间,且经过医生充分评估后,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5.长期服用特殊药物者: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的患者,拔牙前需要根据凝血功能情况调整抗凝药物,因为抗凝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拔牙后出血的风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身体处于应激能力相对低下的状态,拔牙后感染风险增高,且创口愈合可能受到影响,此类患者拔牙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和调整用药等情况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