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在发病部位、危险因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后情况存在差异。宫颈癌发病于宫颈,与高危型HPV感染、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等有关,早期有接触性出血等,晚期有多种继发性症状,通过宫颈细胞学等检查诊断,手术、放疗、化疗为治疗手段,预后与分期等相关;子宫内膜癌发病于子宫内膜,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等有关,早期有绝经后阴道流血等,晚期有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等,通过病史采集等检查诊断,手术、放疗、化疗为治疗手段,预后与分期等有关。
一、发病部位
宫颈癌:主要发生在宫颈部位,宫颈分为宫颈阴道部和宫颈管部,宫颈癌以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较为常见。
子宫内膜癌:病变部位在子宫内膜,是发生于子宫体部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腺癌为主。
二、危险因素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超过90%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不同型别的HPV致癌潜能不同,如HPV16、18型等致癌风险较高。
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过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宫颈处于相对稚嫩阶段,更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多孕多产使宫颈多次受到损伤和刺激,也与宫颈癌发病相关。
其他因素:吸烟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增加HPV感染的风险从而可能诱发宫颈癌;长期口服避孕药也可能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一般口服避孕药5年以上可能稍有相关风险提升。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长期刺激: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甚至癌变,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女性、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等。
肥胖: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女性体内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的储存量,延长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时间,从而增加发病风险。
高血压、糖尿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与机体的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变异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
三、症状表现
宫颈癌
早期症状: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多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
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患者还可出现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子宫内膜癌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阴道排液增多,多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若合并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
晚期症状:当癌肿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时,可引起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癌肿堵塞宫颈管引起宫腔积脓时,可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患者还可出现贫血、消瘦、发热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
宫颈癌
宫颈细胞学检查:如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是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可发现癌前病变及癌细胞。
HPV检测: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敏感性。
阴道镜检查:对TCT检查异常或HPV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观察宫颈病变部位,发现可疑病变处取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的可靠方法,在阴道镜引导下,对宫颈可疑病变部位进行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癌
病史采集及妇科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月经情况、生育史、雌激素暴露情况等;妇科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质地、外形等情况,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触诊。
B超检查:经阴道B超可了解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占位性病变等,是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常用方法之一,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5mm应引起重视。
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及分期。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病变情况,对可疑部位取活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
五、治疗原则
宫颈癌
手术治疗:根据临床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宫颈锥形切除术适用于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适用于早中期宫颈癌患者。
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放疗等,根治性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辅助放疗可用于手术后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等。
化疗:常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也可用于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等。
子宫内膜癌
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决定手术范围,早期患者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有高危因素者需行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或清扫术;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放射治疗:术后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需辅助放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患者可采用姑息性放疗。
化疗:常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也可用于术后有高危复发因素患者的辅助治疗,常用化疗方案有紫杉醇联合卡铂等。
六、预后情况
宫颈癌
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早期宫颈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年轻患者、病理分化较好等因素相对预后较好,而肿瘤分期晚、有淋巴结转移等则预后不良。
子宫内膜癌
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等有关。早期患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高分化的内膜样癌预后相对较好,低分化癌、浆液性癌等预后较差;肌层浸润深度浅的患者预后优于肌层浸润深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