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包括康复评估、康复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康复评估涵盖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康复护理措施有体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与步行训练;注意事项包括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要依据不同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特点进行相应操作。
一、康复评估
1.运动功能评估
对于偏瘫患者,首先要评估肢体的肌力、肌张力等情况。通过徒手肌力测试来确定肌肉力量的等级,例如0级表示完全瘫痪,5级表示正常肌力。肌张力方面,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以及关节活动度来判断,如痉挛性偏瘫患者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度受限。不同年龄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基本一致,但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性,需要结合其正常发育里程碑来综合判断运动功能的落后程度。性别差异在运动功能评估上无本质区别,但女性患者可能在康复过程中由于激素等因素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可能有一定影响,不过这并非绝对。有基础疾病的偏瘫患者,在评估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运动功能评估的干扰,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力量测试时要注意监测心率等指标。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采用巴氏指数(BI)等工具评估患者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老年人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下降可能更为明显,而儿童偏瘫患者则主要关注其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女性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可能面临一些因性别角色带来的特殊需求,如在化妆、梳头这些相对精细的日常活动上的能力评估。有病史的偏瘫患者,如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时要考虑其精神状态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二、康复护理措施
1.体位摆放
急性期应保持良肢位,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仰卧位时,患侧肩部垫高,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手指伸展;下肢髋下垫小枕防止外旋,膝关节微屈。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屈曲约90°,患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枕,上方下肢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前屈约100°,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下方垫枕。对于儿童偏瘫患者,体位摆放要更加轻柔,根据儿童的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垫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人由于骨骼肌肉的退行性变,体位摆放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关节。女性患者在体位摆放时要考虑到身体的曲线特点,选择舒适且符合康复要求的体位。有皮肤疾病病史的偏瘫患者,在体位摆放时要注意避免压迫导致皮肤问题加重。
2.关节活动度训练
定期进行患侧关节的被动活动,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10次,每天3-4次。对于儿童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要在无痛范围内轻柔进行,避免引起儿童的抵触情绪。老年人由于关节的退变,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缓慢、温和,防止造成关节损伤。女性患者在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注意避免因力量控制不当导致关节受伤。有骨质疏松病史的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更加谨慎,避免剧烈的关节活动。
3.肌力训练
当患者有一定运动基础时,进行渐进性的肌力训练。可以采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等方式。例如,助力运动可借助器械或他人帮助完成肢体的抬起动作;主动运动则是患者自主完成肢体的运动,但要根据患者的肌力情况逐渐增加难度。儿童偏瘫患者的肌力训练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从简单的肌肉收缩训练开始,如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患侧肢体的小范围收缩。老年人肌力训练要注重安全性,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拉伤等。女性患者在肌力训练时,要注意自身的体能和力量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偏瘫患者,肌力训练前要进行评估,训练过程中要监测心率等指标,避免因训练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4.平衡与步行训练
平衡训练可从坐位平衡开始,逐渐过渡到站位平衡、步行平衡。步行训练要在患者具备一定平衡能力后进行,包括步态训练、上下台阶训练等。儿童偏瘫患者的平衡与步行训练要结合其正常的平衡和步行发育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老年人由于平衡功能和下肢力量的下降,平衡与步行训练时要注意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等,防止跌倒。女性患者在平衡与步行训练时要注意自身的平衡感和步态的美观性等方面的需求。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偏瘫患者,在平衡与步行训练时要更加谨慎,防止因平衡障碍导致摔倒受伤。
三、康复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1.皮肤护理
偏瘫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容易发生压疮。要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如儿童和老年人,要选择柔软的翻身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女性患者由于身体曲线的原因,在皮肤护理时要注意乳房等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过敏病史的偏瘫患者,要选择合适的翻身垫和清洁用品,避免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2.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训练。儿童偏瘫患者由于年龄小,可能会出现恐惧、自卑等心理,要通过游戏、安抚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疾病带来的生活改变而产生消极情绪,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女性患者可能在心理上对康复训练的期望和压力有其独特性,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有精神疾病既往史的偏瘫患者,心理护理要更加专业,必要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协助。
3.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
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康复进程逐步增加难度和强度。不能急于求成,要让患者的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同年龄的患者适应能力不同,儿童适应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能过度训练。老年人适应能力较弱,要更缓慢地推进康复训练。性别差异对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影响不大,但女性患者在训练强度的感知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方面要更加谨慎,要在基础疾病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开展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