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过敏原需明确常见食物、吸入性、接触性过敏原并采取对应措施,完善湿疹局部护理包括适当清洁皮肤、选合适保湿产品保持湿润、避免搔抓、选宽松棉质衣物、控制环境温度湿度。
一、避开过敏原
(一)明确常见过敏原
1.食物过敏原
对于宝宝来说,牛奶、鸡蛋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研究表明,约有40%的婴儿湿疹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饮食也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妈妈进食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后,有可能导致宝宝湿疹加重。
大豆、花生等坚果类食物也是可能的过敏原,虽然相对牛奶、鸡蛋发生率低一些,但也需注意观察宝宝食用相关食物后的反应。
2.吸入性过敏原
尘螨是室内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尘螨喜欢生活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如床垫、枕头、沙发等处。宝宝长时间接触尘螨后,可能引发湿疹发作或加重。
花粉也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如春季和秋季,宝宝接触花粉后可能出现湿疹相关症状。还有宠物的毛发、皮屑等,也可能成为宝宝的吸入性过敏原,宠物身上的过敏原会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宝宝吸入后可能引发湿疹问题。
3.接触性过敏原
一些宝宝可能对某些材质的衣物过敏,如化纤材质的衣物,化纤面料不透气,且可能含有一些化学添加剂,接触宝宝皮肤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湿疹出现或加重。
某些洗护用品中的香料、防腐剂等成分也可能成为接触性过敏原,宝宝使用含有这些成分的沐浴露、洗发水等后,皮肤接触到相关物质,可能引发湿疹。
(二)采取避免过敏原的措施
1.饮食方面
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避免食用牛奶、鸡蛋、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如果宝宝是配方奶喂养,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或氨基酸配方奶。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添加新食物时要逐一添加,每种新食物观察3-5天,以便及时发现宝宝是否对该食物过敏。
2.生活环境方面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清扫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勤洗晒宝宝的床单、被套、衣物等,选择棉质、宽松、柔软的衣物给宝宝穿着,减少化纤等易致敏材质对宝宝皮肤的刺激。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宝宝外出时间,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避免宝宝接触宠物,如宠物必须在家中饲养,要经常给宠物洗澡、清洁,减少宠物身上过敏原的附着。
3.日常护理用品方面
选择温和、无刺激、不含香料和防腐剂的婴幼儿专用洗护用品,如无香、无刺激的沐浴露、洗发水等。在给宝宝使用新的护理用品前,可以先在宝宝小块皮肤上进行试用,观察24小时左右,若没有出现过敏反应再正常使用。
二、完善湿疹局部护理
(一)皮肤清洁
1.清洁频率和方式
给宝宝清洁皮肤时,频率要适当,一般每天1-2次即可。使用温水清洁,水温不宜过高,37℃-38℃左右比较适宜。避免使用过热的水,以免烫伤宝宝皮肤,同时过热的水也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加重湿疹。清洁时动作要轻柔,用柔软的纱布或毛巾轻轻擦拭,不要用力搓洗湿疹部位,防止加重皮肤损伤。
2.注意事项
不要频繁使用肥皂等强碱性清洁产品,肥皂会破坏皮肤的酸性环境,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如果宝宝湿疹部位有较多分泌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理盐水等温和的清洁液进行清洁。
(二)保持皮肤湿润
1.选择合适的保湿产品
湿疹宝宝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需要使用保湿产品来修复皮肤屏障。应选择不含香料、防腐剂等刺激性成分的婴幼儿专用保湿霜或润肤乳。例如,一些含有神经酰胺、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产品,神经酰胺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凡士林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水分流失。在宝宝清洁皮肤后,及时涂抹保湿产品,一般建议每天涂抹2-3次,保持皮肤的湿润状态。
2.保湿的重要性
保持皮肤湿润可以缓解湿疹引起的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研究发现,良好的皮肤保湿能够减少湿疹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对于宝宝来说,皮肤湿润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外界过敏原等刺激物质进一步损伤皮肤。
(三)避免搔抓
1.防止搔抓的措施
宝宝的指甲比较娇嫩且容易抓伤皮肤,要定期给宝宝修剪指甲,保持指甲短而光滑,避免宝宝搔抓湿疹部位。可以给宝宝佩戴棉质的手套,防止宝宝直接用手接触湿疹处。同时,要注意安抚宝宝的情绪,避免宝宝因为湿疹瘙痒而过度哭闹,因为哭闹可能会加重搔抓的欲望。如果宝宝湿疹部位瘙痒明显,可以通过转移宝宝注意力的方式,如给宝宝玩玩具、听轻柔的音乐等,减少宝宝搔抓的行为。
2.搔抓的危害
宝宝搔抓湿疹部位容易导致皮肤破损,皮肤破损后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如细菌感染等。一旦发生继发感染,湿疹会加重,病程也会延长,而且感染可能会扩散,对宝宝的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四)穿着方面
1.衣物选择
给湿疹宝宝选择衣物时,要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棉质衣物吸湿性好,能够及时吸收宝宝皮肤表面的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减少汗液对湿疹部位的刺激。避免给宝宝穿紧身、化纤材质的衣物,紧身衣物会摩擦皮肤,化纤材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加重湿疹症状。
2.衣物更换
要勤换衣物,当宝宝出汗或衣物被污染后,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保持宝宝皮肤接触的衣物清洁,减少过敏原和刺激物对皮肤的影响。
(五)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
1.温度控制
室内温度要保持适宜,一般控制在22℃-25℃左右。温度过高会使宝宝出汗增多,汗液刺激湿疹部位,加重瘙痒等症状;温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宝宝不适,也不利于湿疹的恢复。可以使用空调或暖气等设备来调节室内温度,同时要注意空气的流通,避免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
2.湿度控制
室内湿度也很重要,保持在50%-60%左右比较合适。可以使用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但要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防止滋生细菌。适宜的湿度有助于保持宝宝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过度干燥,对于湿疹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如果室内湿度过高,容易滋生霉菌等微生物,也可能对宝宝皮肤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注意合理控制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