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耳鸣的方式包括药物及非药物干预,药物有改善内耳循环类(可扩张内耳血管增加供血如银杏叶提取物,适用于内耳循环障碍致耳鸣者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营养神经类(如甲钴胺可促进神经修复,适用于神经病变相关耳鸣,孕妇哺乳期需权衡)、抗焦虑抑郁类(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如舍曲林,适用于伴焦虑抑郁的耳鸣者,使用需注意副作用及多科评估);非药物干预有声音疗法(用掩蔽器或白噪音机掩蔽耳鸣声,适大部分患者尤其轻中度耳鸣者,儿童要注意音量频率,避免长期过强声音损伤)、生活方式调整(噪声防护如戴防护用品,睡眠调节如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及用放松训练改善,老年患者要关注睡眠调整及谨慎用助眠药)、心理调节(通过冥想瑜伽等放松或心理咨询改变认知,适所有患者尤其有心理问题者,儿童需家长关注,严重心理疾病者转介专业机构)。
一、改善耳鸣的药物及原理
(一)改善内耳循环类药物
1.药物原理:内耳的正常功能依赖良好的血液循环,一些药物可以扩张内耳血管,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例如银杏叶提取物,它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耳内的血流灌注,为内耳毛细胞等结构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从而有助于缓解耳鸣症状。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耳鸣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以及调节血管张力等多种途径相关。
2.适用情况:适用于因内耳循环障碍导致的耳鸣患者,比如长期处于噪声环境、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影响内耳循环的人群。但对于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因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营养神经类药物
1.药物原理:内耳中的毛细胞等结构需要神经的正常营养和支持来维持其功能。甲钴胺是一种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它可以参与神经元的核酸、蛋白质、脂质代谢,促进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对于因神经病变引起的耳鸣,甲钴胺能够起到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从而改善耳鸣症状。临床研究显示,甲钴胺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用于耳鸣的治疗,可提高耳鸣的缓解率。
2.适用情况:适用于神经病变相关的耳鸣,像长期接触噪声导致听神经损伤引起的耳鸣,或者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累及听神经引发耳鸣的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时需要权衡利弊,因为目前关于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安全性证据还需要进一步充分评估,一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三)抗焦虑抑郁类药物
1.药物原理:部分耳鸣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一些抗焦虑抑郁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而缓解耳鸣症状。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等,通过增加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改善患者的情绪,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后,耳鸣相关的主观感受可能会减轻。有研究发现,在耳鸣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中,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耳鸣相关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耳鸣缓解效果。
2.适用情况:适用于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耳鸣患者。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头晕等,对于老年患者或者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且要在精神心理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的共同评估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绪情况和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
二、非药物干预辅助缓解耳鸣
(一)声音疗法
1.原理及方法:利用外界合适的声音来掩蔽耳鸣声。可以使用专门的耳鸣掩蔽器,根据患者耳鸣的频率和强度设置合适的掩蔽声音,让患者在掩蔽声音的环境中,逐渐适应并减轻对耳鸣的关注。另外,白噪音机也是一种常用工具,白噪音包含了各种频率的声音成分,能够起到掩盖耳鸣的作用。例如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白噪音机播放均匀的白噪音,帮助患者放松,减少耳鸣带来的困扰。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部分耳鸣患者,尤其是轻度到中度耳鸣的人群。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音量和频率的声音疗法设备,避免音量过大对儿童听力造成潜在影响。在使用声音疗法时,要逐渐调整声音的强度和频率,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并且要注意避免长期暴露在过强的声音环境中,以免造成新的听力损伤。
(二)生活方式调整
1.噪声防护:对于长期处于噪声环境的人群,要注意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例如在工厂工作的工人、经常处于嘈杂音乐会等环境的人群,佩戴合适的噪声防护用具可以减少噪声对内耳的损伤,从而降低耳鸣发生的风险或者减轻耳鸣症状。对于已经有耳鸣的患者,更要避免接触噪声,防止耳鸣加重。
2.睡眠调节: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对耳鸣缓解很重要。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卧室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对于有睡眠障碍的耳鸣患者,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来改善睡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加重耳鸣症状,而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从而对耳鸣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睡眠特点可能有所不同,更要关注其睡眠环境和睡眠质量的调整,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助眠药物,但要谨慎选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三)心理调节
1.原理及方法:耳鸣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烦躁等情绪,而积极的心理调节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耳鸣。患者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心理负担。例如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冥想练习,专注于当下的感受,排除杂念,从而缓解因耳鸣引起的紧张情绪。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等,改变对耳鸣的负面认知,增强应对耳鸣的信心。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所有耳鸣患者,尤其是那些因耳鸣产生明显心理问题的人群。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关注孩子因耳鸣产生的心理变化,通过陪伴、引导等方式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在进行心理调节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要长期坚持,因为心理调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配合。对于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转介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