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由耳部疾病(如中耳炎、梅尼埃病、耳硬化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系统疾病(如听神经瘤、脑供血不足)、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引起,不同疾病引发耳鸣的机制及相关特点各异需分别关注防治。
一、耳部疾病相关
1.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急性中耳炎可能导致耳鸣,多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影响中耳内的压力平衡,引发耳部不适包括耳鸣。研究表明,约30%的急性中耳炎患儿会出现耳鸣症状,其发生机制与炎症刺激中耳结构,影响神经传导等有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中耳炎导致耳鸣,在生活中需注意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容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炎症。
慢性中耳炎也可能伴随耳鸣,长期的中耳炎症会导致中耳黏膜增厚、粘连等病理改变,影响声音的传导和感知,从而产生耳鸣。慢性中耳炎的病程较长,可能数年甚至数十年,耳鸣会持续存在或间断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儿童患者,长期耳鸣可能会影响其听力发育和心理状态。
2.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其典型症状包括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耳鸣多为低频性,可在眩晕发作前加重,研究发现,约80%的梅尼埃病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耳鸣的发生与膜迷路积水导致内耳的神经感受器功能紊乱有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梅尼埃病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相对较少见,但也有报道,儿童梅尼埃病患者同样会出现耳鸣等症状,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能诱发梅尼埃病发作的因素。
3.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是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新骨形成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耳鸣,耳鸣多为低调性,如嗡嗡声等。其发病机制与内耳骨迷路的异常骨代谢有关,遗传因素在耳硬化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约有25%-30%的患者有家族史。不同年龄的人群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多见,儿童患者相对少见,若儿童出现耳硬化症相关症状,需考虑遗传等因素,及时就医进行听力等相关检查。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耳鸣症状。血压升高时,会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内耳的毛细血管较为脆弱,血压波动可能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进而影响听觉感受器的功能,引发耳鸣。研究显示,约10%-15%的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且耳鸣的严重程度可能与血压的控制情况有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耳鸣的发生机制相似,但在儿童高血压患者中相对罕见,儿童高血压多与遗传、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如父母有高血压病史的儿童,需注意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肥胖等,以降低高血压相关耳鸣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成年人高血压患者则要注意规律服药,控制血压水平,以减少内耳供血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2.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动脉血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退,管腔狭窄,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包括内耳的血液供应。当内耳血液供应不足时,就可能出现耳鸣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中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出现耳鸣等症状。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耳鸣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1.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肿瘤生长会压迫听神经,导致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耳鸣多为单侧性,逐渐加重,早期可能表现为高频耳鸣,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听力明显减退等症状。听神经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多见,儿童患者相对较少,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单侧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听神经瘤等颅内肿瘤的可能,及时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听神经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非常重要。
2.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可导致包括内耳在内的多个器官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引起耳鸣。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如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压、动脉硬化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均可发生脑供血不足,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防治颈椎病,避免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同时控制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脂等,以改善脑供血,缓解耳鸣症状。儿童脑供血不足相对少见,若出现需排查是否有先天性血管畸形等特殊原因。
四、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内耳的微血管循环,导致内耳神经感受器受损,从而出现耳鸣症状。约有12%-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耳鸣,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出现耳鸣等并发症的风险越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血糖稳定,同时定期进行耳部检查,早期发现耳鸣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儿童糖尿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也需重视血糖控制和耳部健康监测,因为高血糖同样会对儿童内耳微血管造成损害。
2.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引起耳鸣。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影响内耳的神经调节,导致耳鸣;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慢,内耳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也会出现耳鸣症状。甲状腺功能异常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发生,对于患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以缓解耳鸣等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通过药物、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等控制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耳部症状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