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包括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慢粒白血病是慢性白血病的一种。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急,有贫血、出血等表现;慢性白血病中慢淋多见于中老年,慢粒各年龄均可发病,慢粒分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外周血象及骨髓象表现各有特点,治疗上急性白血病有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等,慢性白血病治疗因类型而异,慢粒慢性期首选TKI靶向治疗,预后方面急性白血病预后有改善,慢性白血病中慢淋预后稍差,慢粒TKI治疗前预后差,治疗后改善但仍有差异。
一、定义与范畴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白血病涵盖多种亚型,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等大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白血病):是白血病中的一种慢性白血病类型,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病程发展缓慢,主要累及粒细胞系,外周血粒细胞显著增多且成熟障碍,脾脏明显肿大。
二、发病特点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可出现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表现,如皮肤紫癜、鼻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若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
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起病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感染等表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中年居多,起病也相对缓慢,早期可能有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随后可出现脾大等症状。
慢粒白血病:主要发生于成人,儿童罕见。病程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慢性期可持续1-4年,患者一般情况较好,症状相对较轻;进入加速期后,病情逐渐加重,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进行性脾大等;急变期为慢粒白血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与急性白血病类似,预后极差。
三、外周血象及骨髓象表现
白血病:
外周血象:
急性白血病: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外周血中可见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
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且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粒细胞显著增多,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粒细胞通常小于10%。
骨髓象:
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占比明显增高,≥骨髓有核细胞的30%(FAB分型),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
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中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粒细胞系显著增生,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原始粒细胞<10%。
慢粒白血病:
外周血象:慢性期时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常超过20×10?/L,可达100×10?/L以上,血片中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和血小板早期多正常,加速期及急变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等。
骨髓象:慢性期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粒红比例明显增高,其中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加速期和急变期时原始细胞比例逐渐增高,急变期时原始细胞≥20%,可转化为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表现。
四、治疗差异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治疗主要包括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诱导缓解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迅速杀灭白血病细胞,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缓解后治疗则通过巩固强化和维持治疗,清除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防止复发,有条件者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急性白血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相对温和且能保障生长发育的治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时要注意儿童的免疫重建等问题。
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主要根据疾病分期和患者临床情况决定,早期无症状者可观察等待,病情进展时可采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慢性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治疗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进行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慢粒白血病:慢性期首选TKI靶向治疗,如伊马替尼等,能有效抑制BCR-ABL融合基因产物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病情得到缓解,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治疗较为复杂,可能需要更换TKI药物、联合化疗或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预后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药物耐受性的差异等。
五、预后情况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过去预后较差,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可达70%-80%以上;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治愈率也有所提升,但总体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预后不佳。
慢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程较长,病情进展缓慢,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长期生存,但也有部分患者会逐渐进展,预后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稍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TKI治疗前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TKI治疗后预后明显改善,慢性期患者经规范治疗可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但加速期和急变期预后不佳。
慢粒白血病:在TKI应用之前,慢粒白血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3-4年,进入加速期后预后逐渐变差,急变期后生存时间通常不超过半年。TKI应用后,慢性期患者的10年生存率大幅提高,可达80%以上,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预后仍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耐药等情况影响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