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硬化的引起原因包括年龄与性别因素(随年龄增长血管生理性变化,中老年易患,男性更年期前患病率相对高,更年期后女性渐接近)、生活方式因素(饮食方面长期高盐高脂高糖易促发,吸烟损伤血管内皮、影响血脂代谢,酗酒致血压升高、影响脂质代谢并损伤血管)、基础疾病因素(高血压使血管内皮受损、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糖尿病致糖代谢紊乱损伤血管内皮,高脂血症使血脂沉积形成斑块);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调整低盐低脂低糖、适度运动如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基础疾病控制(高血压用合适降压药控压,糖尿病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控糖,高脂血症先生活干预不达标用降脂药)、药物治疗(用改善脑循环药物辅助但需遵医嘱)。
一、脑血管硬化的引起原因
(一)年龄与性别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发生生理性变化,血管壁弹性下降等,这是脑血管硬化的一个基础因素。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群更容易出现脑血管硬化,且男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可能相对高于女性,更年期后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患病率逐渐接近男性。
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生理发展来看,年轻人血管弹性好,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逐渐受损,血管壁的修复能力下降,脂质等物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引发脑血管硬化。
(二)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容易促进脑血管硬化。长期高脂饮食,尤其是摄入过多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导致血液中血脂水平升高,过多的血脂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发脑血管硬化。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血糖升高,进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内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一方面导致血管收缩功能紊乱,另一方面使得血小板容易在受损部位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同时还会影响血脂代谢,加速脑血管硬化的进程。
酗酒: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会损伤肝脏功能,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异常,进而促进脑血管硬化的发生。酒精还会直接刺激血管,使血管壁受损,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
(三)基础疾病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压力持续增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受损后,更容易使血液中的脂质等物质沉积,同时高血压还会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加速脑血管硬化的进程。长期高血压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脑血管硬化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长期升高,会引起糖代谢紊乱,同时还会导致多元醇途径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等一系列代谢异常,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基底膜增厚,使得脂质更容易在血管壁沉积,从而加速脑血管硬化的发展。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硬化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
高脂血症:血液中血脂水平异常升高,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这些异常的血脂成分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下,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引发脑血管硬化。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很多脑血管硬化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
二、脑血管硬化的治疗
(一)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建议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的摄入;低脂饮食要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血脂;低糖饮食要减少糖果、甜饮料等含糖高的食物摄入。例如,多吃芹菜、苹果、燕麦等食物,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等情况。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80%为宜。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等,对脑血管硬化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比如,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快走,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
戒烟限酒:严格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量换算公式为:饮酒量(ml)×酒精浓度(%)×0.8=酒精量(克)。戒烟限酒可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改善血管内环境,有利于脑血管硬化的控制。
(二)基础疾病控制
高血压控制:如果患者有高血压,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等)、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等。通过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建议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以减轻高血压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延缓脑血管硬化的进展。
糖尿病控制: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饮食上要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运动要根据血糖情况适度进行;药物治疗可选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可以减少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脑血管硬化的发生风险。
高脂血症控制:对于高脂血症患者,首先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干预,如上述的低脂饮食和适度运动等。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脂仍不达标,则需要使用降脂药物治疗,常用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延缓脑血管硬化的进程。一般要求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对于已有脑血管硬化合并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要求控制在1.8mmol/L以下。
(三)药物治疗
一些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可以用于脑血管硬化的辅助治疗,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它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对于缓解脑血管硬化引起的头晕等症状有一定帮助。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