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由HPV持续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晚期有多种继发症状,通过宫颈细胞学、HPV检测等诊断,手术、放疗、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预后与分期等相关;宫颈炎多由病原体感染等引起,分急性和慢性,急性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慢性多无明显症状,通过妇科检查等诊断,急性用抗生素治疗,慢性根据情况处理,急性大多可治愈,慢性易复发,二者在人群特点、治疗及随访等方面各有不同。
一、疾病定义
宫颈癌:是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多为病原体感染所致,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阴道菌群紊乱等原因引起,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二、发病原因
宫颈癌
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约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不同HPV型别致癌潜能不同,如HPV16、18型等致癌性较强。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相关,因为这些因素会增加HPV感染的机会以及宫颈损伤的风险。
其他因素:吸烟会增加感染HPV的风险,从而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长期口服避孕药也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中。
宫颈炎
病原体感染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主要见于性活跃的年轻女性。
内源性病原体:部分宫颈炎可由阴道内的菌群引起,如乳酸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所致的细菌性阴道病,以及支原体感染等。
其他因素: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分娩、流产、宫腔操作等导致宫颈黏膜损伤,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卫生不良,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月经垫等也可能诱发宫颈炎;阴道菌群紊乱,如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也可能引发宫颈炎。
三、临床表现
宫颈癌
早期症状: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也可出现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
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患者还可出现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慢性宫颈炎:多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或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或从子宫颈口流出,也可表现为子宫颈息肉或子宫颈肥大。
四、诊断方法
宫颈癌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采用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等技术,可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变化。
HPV检测:高危型HPVDNA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若HPV16或18型阳性,需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若为其他高危型HPV阳性,可结合细胞学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若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如ASC-US、ASC-H等)、HPV检测高危型阳性,需行阴道镜检查,观察宫颈表面病变情况,在可疑部位取活检,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是确诊宫颈癌的可靠方法,对阴道镜检查可疑部位进行活检,取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
宫颈炎
妇科检查:观察宫颈局部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息肉、肥大等表现。
病原体检测:对于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进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常用方法有核酸扩增试验等;对于存在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可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线索细胞、胺试验等明确是否有细菌性阴道病。
五、治疗原则
宫颈癌
手术治疗:根据临床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等,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
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可用于根治性放疗,适用于中晚期患者;也可用于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化疗:常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姑息治疗,也可用于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铂类等,可采用静脉化疗或动脉灌注化疗等方式。
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如淋病奈瑟菌感染选用头孢菌素及头霉素类药物;沙眼衣原体感染选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慢性宫颈炎
宫颈糜烂样改变:若为无症状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无需处理;若伴有分泌物增多、乳头状增生或接触性出血,可给予局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也可采用中药栓剂治疗或局部涂抹药物等。
宫颈息肉: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切除息肉送病理检查。
宫颈肥大:一般无需治疗。
六、预后及随访
宫颈癌
预后: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早期宫颈癌若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宫颈癌预后相对较差。
随访:治疗后需定期随访,一般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2-3年每6个月随访1次,3年以上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HPV和TCT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宫颈炎
预后:急性宫颈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可以治愈;慢性宫颈炎经过适当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一般预后较好,但容易复发,需要注意预防再次感染。
随访:急性宫颈炎治疗后需复查病原体,以确保治愈;慢性宫颈炎患者也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宫颈恢复情况,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其他病变。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在宫颈癌和宫颈炎的发生、发展及防治中都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年轻女性尤其是性活跃期女性更易感染HPV从而增加宫颈癌和宫颈炎的发病风险,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的女性风险更高;而对于患有宫颈炎的女性,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等,以减少宫颈炎的复发和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宫颈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