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炎是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致炎症病变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不同年龄段易感病原体不同病毒感染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脑部细菌感染可血行播散至脑部真菌感染多在免疫力极度低下人群中发生一般症状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有抽搐脑膜刺激征肢体运动障碍诊断靠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检查病原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和MRI治疗分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因治疗一般治疗需休息和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控制抽搐病因治疗有抗病毒抗菌抗真菌治疗预后受病原体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但可能有后遗症儿童患者康复需长期训练。
一、急性脑炎是什么
急性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不同年龄段人群易患的病原体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病毒,如肠道病毒等;中老年人可能因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易感染细菌或真菌等。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然后到达脑部引发炎症;细菌感染可能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通过血行播散至脑部;真菌感染多发生在免疫力极度低下的人群中。
二、急性脑炎的表现
1.一般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以上,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发热特点可能略有差异,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相对起伏,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持续高热。
头痛:较为常见,是由于颅内炎症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等引起,头痛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情绪。
意识障碍:轻的可能表现为嗜睡,严重的可出现昏迷,这与脑部炎症影响神经功能有关,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意识障碍的快速进展。
2.神经系统症状
抽搐:部分患者会出现抽搐发作,可能是全身性抽搐或部分性抽搐,儿童患者抽搐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儿童脑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炎症更易影响神经传导导致异常放电。
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等,是脑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在儿童和成人中都可能出现,但儿童由于配合度等因素,查体可能不如成人典型。
肢体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肢体无力、瘫痪等,这是因为脑部炎症累及运动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或脑组织,不同部位的炎症累及会导致相应肢体的运动异常,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康复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恢复情况,需要专业的康复评估和干预。
三、急性脑炎的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急性脑炎的重要依据。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中的细胞数、蛋白含量、糖含量等。病毒感染时,脑脊液细胞数多为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感染时,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真菌感染时,细胞数可能轻度升高或正常,蛋白含量升高,糖含量降低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的正常参考范围略有不同,儿童的脑脊液细胞数等指标与成人有差异,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进行判断。
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菌培养等。例如,通过血清学或脑脊液的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来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及具体的病毒类型;对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是否为细菌感染及相应的细菌种类,以便针对性治疗。
2.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发现脑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出血等情况,但对于早期脑炎的诊断敏感性相对较低。在急性脑炎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脑水肿等表现。
头颅MRI:对脑部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早发现脑部炎症病灶,如早期的脑实质内的异常信号等,对于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尤其在儿童患者中,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脑部病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四、急性脑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儿童患者更需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脑部炎症的修复。
营养支持: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营养对身体恢复和脑部功能的维护至关重要,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营养状况合理安排饮食。
2.对症治疗
降温: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降温措施,优先选择温和的物理降温方式,当体温过高时,在医生评估下可谨慎使用合适的退热药物,但要注意儿童的用药禁忌和剂量等问题。
控制抽搐:如果出现抽搐,可使用抗癫痫药物,如地西泮等,但儿童使用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调整剂量,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3.病因治疗
抗病毒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可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要根据病毒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儿童患者在使用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因素,因为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抗菌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脑炎需要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头孢菌素类等,用药前通常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儿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如对听力、肾功能等的影响。
抗真菌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脑炎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这类患者多为免疫力极度低下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儿童患者使用时要特别谨慎,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
五、急性脑炎的预后
1.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原体类型:病毒致病性相对较弱的,预后可能较好;而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脑炎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真菌性脑炎,预后更不容乐观。儿童患者对于不同病原体的耐受和恢复能力不同,例如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部分儿童预后较好,而一些罕见的、致病性强的病毒引起的脑炎儿童预后可能较差。
病情严重程度:发病时意识障碍严重、抽搐频繁、颅内压增高等病情严重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患者病情进展快,若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风险更高,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
治疗是否及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如果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脑部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儿童患者由于病情变化快,及时治疗尤为关键。
2.康复情况
经过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恢复,但可能会有一些后遗症,如智力减退、肢体运动障碍、癫痫等。儿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包括认知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康复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专业的康复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