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外源性病原体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内源性病原体如阴道内菌群)和不良生活方式(经期卫生不良、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临床表现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需注意性生活卫生、经期卫生、避免宫腔内手术感染风险、增强抵抗力、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不同人群(育龄女性、老年女性、儿童)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盆腔炎的定义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二、盆腔炎的病因
1.病原体感染
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女性在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等情况下,容易感染这些病原体。例如,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单一性伴侣者,因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增加了盆腔感染的几率。
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阴道菌群失调时,这些内源性病原体可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女性,会破坏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使得厌氧菌等病原体大量繁殖,进而可能导致盆腔炎。
2.不良生活方式
经期卫生不良:月经期间,子宫颈口开放,此时若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卫生纸,或有性生活等,病原体容易侵入盆腔引发炎症。例如,有些女性在月经期间盆浴,污水可经阴道上行感染盆腔。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导致术后急性感染发作并扩散。比如,刮宫术时,若器械消毒不彻底,将外界病原体带入宫腔,就可能引发盆腔炎。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产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尚未很好关闭,如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都容易发生流产后感染。
三、盆腔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
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性下腹部隐痛、胀痛或坠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例如,患者在行走、跑步或性生活后,下腹部疼痛会明显加剧。
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量增多,可呈脓性、黄色或伴有异味。比如,白带颜色发黄,质地黏稠,有臭味。
发热: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有寒战。如盆腔炎急性发作时,患者体温迅速升高,伴有怕冷、发抖等症状。
其他症状:可伴有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改变;若有腹膜炎,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若有脓肿形成,可在下腹部摸到包块,并有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或直肠刺激症状(里急后重、排便困难)等。
2.体征
妇科检查: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有举痛;宫体增大,有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增厚、压痛,可触及包块,有波动感等。例如,检查时发现宫颈举痛明显,双侧附件区增厚且有压痛,或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
四、盆腔炎的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近期是否有宫腔操作史等。比如,了解患者是否在月经期间有不洁性生活,或近期是否做过刮宫手术等。
2.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炎性渗出物、包块等;磁共振成像(MRI)对盆腔脓肿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脓肿的位置、大小等。
五、盆腔炎的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一般采用静脉给药为主,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等。例如,对于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盆腔炎,常选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
2.手术治疗:适用于有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者,或脓肿持续存在、反复发作等情况。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引流、病灶切除等。
六、盆腔炎的预防
1.注意性生活卫生:保持性伴侣单一,性交前后注意清洁外生殖器。
2.正确处理经期卫生:月经期间使用合格的卫生巾、卫生纸,避免性生活、盆浴等。
3.避免宫腔内手术操作的感染风险:严格掌握宫腔内手术的适应证,手术应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术后注意个人卫生,遵医嘱预防感染。
4.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例如,每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7-8小时等。
5.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因为下生殖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病原体可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
七、不同人群盆腔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是盆腔炎的高发人群。要特别注意性生活卫生和经期卫生,一旦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免病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盆腔炎,影响生育功能,如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引起不孕或宫外孕等。
2.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同时,老年女性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也增加了盆腔炎的发生风险。老年女性患盆腔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腹痛可能较轻,但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如发热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且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3.儿童
儿童盆腔炎较为罕见,多与生殖道异物、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等有关。如果儿童出现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盆腔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等。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