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耳鸣指持续超3个月耳主观感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声音,耳部疾病(外中耳内耳病变)、全身性疾病(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其他因素(噪声暴露、药物、心理)可致,评估检查包括耳部(耳镜、听力学)和全身检查,处理原则分病因和对症治疗(药物、掩蔽、心理),特殊人群儿童需重视配合与影响,老年人兼顾全身和心理,女性要考虑内分泌相关。
一、长期耳鸣的定义
长期耳鸣是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耳鸣症状,耳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时,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
二、可能导致长期耳鸣的原因
(一)耳部疾病
1.外耳病变: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等外耳病变,可影响声音传导,从而引发耳鸣。例如,外耳道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时,就可能导致耳鸣,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因为老年人耳部功能衰退,耵聍排出不畅。
2.中耳病变: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中耳疾病也与长期耳鸣相关。中耳炎患者由于中耳腔炎症刺激,可能会出现耳鸣症状,若炎症迁延不愈,就可能发展为长期耳鸣。在儿童群体中,上呼吸道感染后引发中耳炎的情况较为多见,如果治疗不彻底,就容易导致长期耳鸣。
3.内耳病变:梅尼埃病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患者除了有发作性眩晕、听力下降外,常常伴有长期耳鸣。内耳的感音神经细胞受损等病变也可能导致长期耳鸣,比如噪音性内耳损伤,长期处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中的人群,如工厂工人、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内耳感音细胞易受损,从而出现长期耳鸣。
(二)全身性疾病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可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管压力变化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进而导致长期耳鸣。例如,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内耳供血不足,就可能引发持续的耳鸣症状。
2.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是与长期耳鸣相关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身体代谢减缓,可能影响内耳的正常代谢,导致耳鸣。在女性群体中,由于内分泌波动较大,甲状腺功能异常引发长期耳鸣的情况也较为关注。
3.神经系统疾病:脑供血不足、听神经瘤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长期耳鸣。脑供血不足时,耳部神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可能出现耳鸣,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因脑血管功能衰退相对多见。听神经瘤是一种颅内肿瘤,肿瘤压迫听神经可引起长期耳鸣,且耳鸣往往逐渐加重。
(三)其他因素
1.噪声暴露: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是导致长期耳鸣的重要因素。例如,长期在工厂车间工作,工作环境噪声超过85分贝,就会对耳部造成损伤,引发长期耳鸣。不仅是职业性噪声,长期暴露于嘈杂的娱乐场所等环境中也可能导致耳鸣。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耳鸣。例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等)、抗肿瘤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对内耳神经造成损害,从而导致长期耳鸣。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耳毒性,尤其是有家族耳毒性药物敏感史的人群。
3.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也可能诱发或加重长期耳鸣。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精神高度紧张,可能出现耳鸣症状,而且这种耳鸣可能会因心理状态的变化而波动。在女性群体中,由于情感细腻等特点,心理因素导致长期耳鸣的情况也需重视。
三、长期耳鸣的评估与检查
(一)耳部检查
1.耳镜检查:通过耳镜可以观察外耳道、鼓膜等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炎症等病变,这是初步评估长期耳鸣病因的重要步骤。例如,耳镜下发现鼓膜有穿孔,就需要进一步考虑中耳病变相关的耳鸣原因。
2.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等。纯音听阈测试可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判断是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还是混合性聋,从而为耳鸣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声导抗测试主要用于评估中耳的功能状态,如鼓室压力、咽鼓管功能等。
(二)全身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全身系统的检查,如心血管系统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心电图等)、内分泌系统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等)、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或MRI等),以排查全身性疾病导致长期耳鸣的可能。例如,头颅MRI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听神经瘤等神经系统病变。
四、长期耳鸣的处理原则
(一)病因治疗
如果能够明确长期耳鸣的病因,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由中耳炎引起的长期耳鸣,需要积极治疗中耳炎,控制炎症;由听神经瘤引起的耳鸣,则需要考虑手术等针对肿瘤的治疗措施。
(二)对症治疗
1.药物治疗:虽然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但可以使用一些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来缓解耳鸣症状。例如,银杏叶制剂可以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甲钴胺等药物可以营养听神经。
2.耳鸣掩蔽治疗:通过使用耳鸣掩蔽器,发出与患者耳鸣频率相近的声音来掩蔽耳鸣,从而减轻患者对耳鸣的感知。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耳鸣,尤其对于那些对耳鸣较为敏感的患者。
3.心理治疗: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或加重的长期耳鸣,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从而减轻耳鸣带来的困扰。例如,通过心理疏导让患者正确认识耳鸣,降低对耳鸣的关注度,从而改善症状。
五、特殊人群长期耳鸣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长期耳鸣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要重视。儿童长期耳鸣可能与先天性耳部畸形、中耳炎未及时治疗等有关。在检查和处理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配合度,检查操作要轻柔。例如,在进行耳镜检查时,要避免损伤儿童的耳部组织。同时,儿童长期耳鸣可能影响其语言发育和心理发展,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二)老年人
老年人长期耳鸣较为常见,多与耳部退行性变、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关。老年人在处理长期耳鸣时,要兼顾其全身健康状况。例如,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其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人可能因耳鸣而出现孤独、焦虑等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
(三)女性
女性长期耳鸣可能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相关,如在月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内分泌波动可能影响耳部功能,导致耳鸣。在处理女性长期耳鸣时,要充分考虑其内分泌状态。例如,在孕期出现长期耳鸣,用药需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耳鸣掩蔽治疗等,同时要关注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