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下生殖道感染(阴道炎、宫颈炎蔓延)、性活动(年龄、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子宫腔内存在节育器、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阑尾炎、腹膜炎)等。
一、病原体感染
1.性传播病原体
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是引起盆腔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女性的宫颈管、尿道等部位是其容易侵犯的部位,通过性接触传播。淋病奈瑟菌感染后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蔓延导致盆腔炎。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淋病奈瑟菌感染与盆腔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感染后可引发宫颈的炎症,进而上行感染至子宫、输卵管等盆腔器官。
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它主要感染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可引起宫颈黏膜炎、子宫内膜炎等,进而发展为盆腔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却会逐渐导致盆腔组织的炎症损伤。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的风险比未感染者显著增高。
2.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需氧菌:常见的需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阴道、宫颈等途径进入盆腔。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从阴道黏膜破损处侵入,进而引起盆腔的炎症。在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存在一定的需氧菌,但当阴道的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时,需氧菌大量繁殖就可能引发感染。
厌氧菌:常见的厌氧菌有脆弱拟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多存在于阴道内,当盆腔的防御机制受到破坏时,厌氧菌可大量繁殖并引起感染。例如,在产后、流产后等机体抵抗力较低的情况下,厌氧菌容易从阴道上行感染盆腔,导致盆腔炎的发生。厌氧菌感染往往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盆腔炎症,炎症组织容易出现坏死、脓肿等情况。
二、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1.刮宫术
刮宫术是一种常见的宫腔内手术操作。在刮宫过程中,如果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或者手术操作不符合无菌操作规范,就很容易将外界的细菌带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进而向上蔓延导致盆腔炎。例如,一些小型的不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刮宫术时,由于消毒措施不到位,患者术后发生盆腔炎的风险明显增加。此外,刮宫术会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子宫内膜的防御功能降低,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
2.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
输卵管通液术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操作,也是宫腔内的有创操作。这些操作会使宫颈管扩张,并且可能将细菌带入宫腔。如果手术前没有严格进行消毒,或者患者在术后没有注意个人卫生,就容易引发盆腔感染。例如,在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后,部分患者如果过早进行性生活或者不注意外阴清洁,就可能导致细菌感染盆腔,引发盆腔炎。
三、下生殖道感染
1.阴道炎蔓延
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一种混合感染。阴道内的优势菌乳酸杆菌减少,而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这些细菌可以向上蔓延,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进而导致盆腔炎。研究发现,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女性,其发生盆腔炎的概率比正常女性高很多。因为阴道内的炎症状态会破坏阴道与盆腔之间的防御屏障,使得细菌容易侵入盆腔。
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虽然白色念珠菌本身不一定直接导致盆腔炎,但如果霉菌性阴道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可能会逐渐蔓延。例如,当霉菌性阴道炎的炎症累及宫颈时,细菌可能会通过宫颈口进入宫腔,进而感染盆腔组织。而且,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往往阴道局部的抵抗力下降,这也有利于细菌向盆腔的蔓延。
2.宫颈炎蔓延
宫颈炎是宫颈部位的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宫颈管黏膜炎症。宫颈的炎症如果没有得到控制,炎症可以通过宫旁结缔组织蔓延到盆腔,引起盆腔炎。例如,急性宫颈炎时,宫颈的炎症细胞浸润,如果炎症扩散,可累及子宫旁的结缔组织,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慢性宫颈炎长期存在,也会增加盆腔炎的发生风险,因为慢性炎症会使盆腔组织处于一种慢性的炎症状态,容易反复引发盆腔炎。
四、性活动
1.年龄因素
性活跃期的女性尤其是15-25岁的女性,发生盆腔炎的风险较高。这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局部的防御机制相对较弱,而且性活动较为频繁,增加了病原体感染的机会。例如,有调查显示,15-25岁的女性盆腔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2.多个性伴侣
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性传播病原体的概率大大增加。因为多个性伴侣意味着接触不同病原体的机会增多,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的感染风险都会升高,从而导致盆腔炎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研究发现,有5个及以上性伴侣的女性,其盆腔炎的发病率是单一性伴侣女性的数倍。
3.性交过频
性交过频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平衡,使阴道的自净能力下降,容易导致病原体的入侵。而且频繁的性交会使宫颈处于一种相对开放的状态,增加了病原体上行感染盆腔的机会。例如,一些性生活频率较高的女性,由于阴道内环境的改变,更容易发生阴道炎,进而引发盆腔炎。
五、子宫腔内存在节育器
1.节育器放置后感染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措施,但放置节育器后,宫腔内存在异物,会改变宫腔内的环境,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在放置节育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就容易将细菌带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等感染,进而可能发展为盆腔炎。而且,节育器的存在会刺激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的局部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放置节育器后的女性,如果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症状,就需要考虑是否发生了盆腔感染,包括盆腔炎的可能。
六、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1.阑尾炎
阑尾与女性盆腔器官相邻,阑尾的炎症可以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炎。例如,急性阑尾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炎症可扩散到盆腔,累及右侧的输卵管、卵巢等器官,导致盆腔的炎症。阑尾的炎症渗出物可以直接波及盆腔组织,引起盆腔腹膜炎等盆腔炎性疾病。而且,阑尾的炎症会使局部的组织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有利于病原体向盆腔的蔓延。
2.腹膜炎
腹膜炎如果波及盆腔器官,也会引起盆腔炎。例如,女性患有盆腔脏器的炎症扩散引起的腹膜炎,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腹膜炎,炎症可直接蔓延至盆腔,引起盆腔的炎症反应。腹膜炎时,炎症的渗出液等会接触到盆腔的器官,导致盆腔组织的炎症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