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可由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感染性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经相应途径感染并通过不同机制损伤脑部)、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经不同来源感染并经相应病理过程导致脑炎)、真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等在相应人群中感染并经特定发病机制引发脑炎);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脑炎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脑组织抗原引发,肿瘤性疾病、感染可作诱因)、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中毒因素如重金属、药物中毒可致脑炎样表现,血管性因素如脑部血管炎、缺血性脑卒中后可引发脑炎相关改变)。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脑炎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及感染途径
肠道病毒是引发病毒性脑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后,可经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接触到被肠道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病病毒,其中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引起成人的散发性病毒性脑炎,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口唇疱疹患者与他人亲密接触时,病毒可传播至脑部引发炎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与新生儿感染相关,母亲在分娩时若生殖道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新生儿经产道时可被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儿童时期初次感染引起水痘,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再次激活,沿神经轴索迁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或脑膜炎,例如一些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或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弱的儿童,在水痘痊愈后更易发生这种情况。
2.病毒对脑部的损伤机制
病毒进入脑细胞后,在细胞内复制,直接破坏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同时,病毒感染还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炎性介质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炎症水肿,造成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
(二)细菌感染
1.常见细菌及感染来源
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感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老年人、儿童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肺炎链球菌可经血流播散至脑部,引起化脓性脑炎。例如,肺炎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细菌可能经血行传播到脑部。
脑膜炎双球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导致化脓性脑炎。在儿童聚集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容易发生脑膜炎双球菌的传播流行。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脑炎,多为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的一部分,结核杆菌通过肺部原发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到达脑部,在脑部形成结核病灶,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等,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发展为结核性脑炎。
2.细菌导致脑炎的病理过程
细菌在脑部繁殖,释放毒素,破坏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同时,细菌感染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导致脑组织出现化脓性改变,引起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脑实质的永久性损伤。
(三)真菌感染
1.常见真菌及感染情况
新型隐球菌是引起真菌性脑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多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健康人可因吸入含有新型隐球菌的气溶胶而感染,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是新型隐球菌性脑炎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
曲霉菌等其他真菌也可引起脑炎,但相对较少见。真菌感染脑部后,在脑组织中生长繁殖,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2.真菌性脑炎的发病机制
真菌侵入脑部后,可在脑组织中形成肉芽肿样病变,阻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真菌还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炎性细胞浸润,但真菌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对较为慢性,炎症持续存在会逐渐破坏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脑炎
(一)自身免疫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生机制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脑组织中的抗原,导致脑组织炎症。例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NMDAR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神经元表面的NMDAR结合,干扰了正常的神经信号传递,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脑炎的发生。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有一定关系,某些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可能增加个体患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风险。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儿童和青年中也有一定的发生率,女性和男性在发病率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与个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
2.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诱因
一些肿瘤性疾病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脑炎,如卵巢畸胎瘤等。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与脑组织中的某些抗原具有相似性,机体免疫系统在攻击肿瘤细胞时,误将脑组织中的相关抗原识别为外来抗原进行攻击,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此外,感染也可能是诱因之一,某些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失调,产生针对自身脑组织的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发生。
(二)其他非感染性因素
1.中毒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中毒可引起脑炎样表现,如重金属(铅、汞等)中毒。铅中毒多见于儿童,常因儿童接触含铅的环境,如油漆、受污染的土壤等,铅进入体内后,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干扰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脑炎相关的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汞中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然后到达脑部,损害神经细胞,引起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功能损伤。
某些药物中毒也可能导致脑炎,如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在罕见情况下可能引起肝性脑病,其中脑部会出现炎症样改变。但药物中毒导致脑炎的机制相对复杂,与药物的剂量、个体的代谢差异等因素有关。
2.血管性因素
脑部血管炎可引起脑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脑部血管,导致血管炎的发生。血管炎使脑部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功能损害。在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人群中,尤其是女性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的存在,更容易出现脑部受累的情况,表现为脑炎相关的症状,如头痛、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等。此外,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组织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也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继发性的脑炎样改变,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脑部缺血区域周围会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加重脑组织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