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需合理饮食控制脂肪、增加蔬果和适量蛋白质摄入,适度运动保证频率强度并选适合方式,控制基础疾病中高血压要达目标值并配合生活方式,糖尿病要控血糖及监测并发症,高血脂要达血脂目标值并治疗,戒烟限酒,定期健康检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及有既往病史人群各有注意事项。
一、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
(一)合理饮食
1.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每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0%-30%,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应少于总能量的10%,胆固醇摄入少于300mg/日。例如,应避免过多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可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多项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饮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增加蔬果摄入: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摄入量应达到300-500g/日,水果摄入量200-350g/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钾、叶酸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钾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压;叶酸能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例如,每天可以吃多种颜色的蔬菜,如绿色的菠菜、红色的西红柿等,以及不同种类的水果,如香蕉、橙子等。
3.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类、禽类、低脂乳制品等。蛋白质摄入应占总能量的10%-20%。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益。研究发现,经常食用鱼类的人群脑梗塞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二)适度运动
1.运动频率与强度: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等。中等强度运动的判断标准是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例如,50岁的人最大心率约为170,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102-119次/分。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肥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适度运动有助于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
2.运动方式选择: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对于老年人,散步是较为安全的运动方式,而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骑自行车等。运动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或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二、控制基础疾病
(一)高血压的控制
1.血压目标值: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增加脑梗塞的发生风险。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将血压稳定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2.生活方式配合: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少于6g,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因为精神紧张会导致血压升高。
(二)糖尿病的管理
1.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高血糖会损伤血管神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例如,饮食上要定时定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来帮助控制血糖。
2.并发症监测:糖尿病患者还应定期监测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为这些并发症也会增加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三)高血脂的治疗
1.血脂目标值:对于已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8mmol/L;对于高危的其他人群,LDL-C应控制在<2.6mmol/L。高血脂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等)来降低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LDL-C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脑梗塞的发生风险。
三、戒烟限酒
(一)戒烟
吸烟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形成血栓。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或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戒烟。戒烟后,身体的心血管系统会逐渐得到改善,脑梗塞的发生风险也会降低。
(二)限酒
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增加脑梗塞的发生风险。如果无法完全戒酒,应尽量限制饮酒量,选择低度酒,并避免空腹饮酒。
四、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如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血压、心电图等检查。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早期的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脑梗塞的发生。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加强健康监测,因为遗传因素也在脑梗塞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脑梗塞家族史的人患脑梗塞的风险相对较高。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在预防脑梗塞时应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上要注意易消化、营养均衡,运动要更加温和,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基础疾病,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遵医嘱规律服药,不可自行随意增减药量。
(二)女性
女性在不同生理期(如孕期、更年期等)有不同的健康关注点。孕期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增加产后脑梗塞的风险。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血脂异常等情况,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调整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有既往病史人群
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人群是脑梗塞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预防,可能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且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再次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TIA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有心脏病史,如心房颤动的患者,由于心房颤动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梗塞,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心脏病,如服用抗凝药物等,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