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发病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遗传因素使有家族史者发病概率高、免疫系统异常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联及免疫调节失衡;外在因素包含食物因素中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可引发、药物因素中常见致敏药物及过敏机制、感染因素中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诱发、环境因素中吸入物如花粉等及物理因素如寒冷刺激和日光照射、其他外在因素中接触性过敏原及精神因素可诱发。
一、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荨麻疹的发病风险。例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其与特定基因的突变相关。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患者,尤其是有遗传性荨麻疹病史的亲属,个体患荨麻疹的概率可能会高于无家族史的人群。对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留意可能诱发荨麻疹的因素,如寒冷刺激等,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免疫系统异常
1.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联: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荨麻疹。例如,甲状腺疾病患者,其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荨麻疹相关的免疫反应。当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时,身体的免疫平衡被打破,导致肥大细胞等参与过敏反应的细胞被激活,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引发荨麻疹症状。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皮肤状况,因为荨麻疹可能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而出现。
2.免疫调节失衡: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但当免疫调节失衡时,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异常等情况,可能导致机体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进而诱发荨麻疹。例如,Th1和Th2细胞的失衡可能使得机体更倾向于发生过敏反应,当接触到过敏原时,就容易引发荨麻疹。这种免疫调节失衡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都可能出现,但具体的调节机制会因个体的生理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二、外在因素
(一)食物因素
1.动物性食物:某些动物性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如鱼虾、蟹、贝类等。以虾为例,虾中含有的蛋白质等成分可能作为过敏原,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异物,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当人体食用了这些动物性食物后,肥大细胞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对食物过敏原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胃肠道等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更容易对一些食物过敏原产生反应;而成年人则可能在接触特定食物后才会发病。
2.植物性食物:一些植物性食物也可引起荨麻疹,如草莓、芒果、菠萝等。例如,芒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过敏反应。植物性食物引起荨麻疹的机制与动物性食物类似,也是通过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发病。在不同性别中,对植物性食物过敏原的易感性可能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个体的过敏体质会影响是否发病。
(二)药物因素
1.常见致敏药物: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等。以青霉素为例,它是较为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荨麻疹的药物。药物作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再次使用该药物时,就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从而出现荨麻疹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和过敏反应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发生药物性荨麻疹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等原因,也可能更容易出现药物过敏相关的不良反应。
2.药物过敏机制:药物引起荨麻疹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免疫介导的方式。除了上述的半抗原-全抗原机制外,还可能涉及非免疫介导的机制,如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介质等。但免疫介导的机制更为常见。在使用药物时,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仔细询问过敏史,特别是有荨麻疹病史或其他过敏史的患者,在使用可能致敏的药物时要格外谨慎。
(三)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可诱发荨麻疹。例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由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引起的感染。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的免疫状态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引发荨麻疹。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从而诱发荨麻疹。在病毒流行季节,儿童需要注意保暖、加强营养等,以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减少荨麻疹的诱发因素。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荨麻疹的常见诱因之一。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当皮肤或体内有细菌感染时,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能作为过敏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荨麻疹的发生。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细菌感染相关的荨麻疹,但在儿童群体中,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等原因,更容易因皮肤细菌感染而诱发荨麻疹。对于有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观察皮肤症状的变化,因为控制感染可能有助于缓解荨麻疹症状。
(四)环境因素
1.吸入物:空气中的一些吸入物可引起荨麻疹,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花粉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在花粉传播季节,空气中弥漫的花粉颗粒被人体吸入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尘螨则常见于室内环境中,尤其是在潮湿、不通风的房间里,尘螨的排泄物等成分可成为过敏原。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在花粉传播季节需要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对于尘螨过敏的人群,则需要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以减少尘螨的接触。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吸入性过敏原的反应程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对花粉等吸入物更为敏感,容易出现较明显的荨麻疹症状。
2.物理因素
寒冷刺激:寒冷性荨麻疹与寒冷刺激密切相关。当皮肤受到寒冷刺激时,如接触冷水、冷空气等,局部皮肤的肥大细胞会被激活,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在寒冷季节,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寒冷刺激的影响而诱发荨麻疹;儿童在寒冷天气外出时也需要注意保暖,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日光照射:日光性荨麻疹是由日光照射引起的。紫外线等日光中的射线可导致皮肤中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从而引发荨麻疹。不同个体对日光的敏感性不同,有些人可能在较短时间的日光照射后就会出现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有日光性荨麻疹倾向的人群需要注意防晒,外出时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防晒霜等,以减少日光对皮肤的刺激。
(五)其他外在因素
1.接触性过敏原:某些接触性物质可引起接触性荨麻疹。例如,化妆品、橡胶制品、某些金属(如镍)等。使用含有过敏原的化妆品后,皮肤接触部位可能出现荨麻疹症状。对于接触性荨麻疹患者,需要仔细排查可能的接触性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相关物质。在选择化妆品等接触性产品时,敏感肌肤人群需要格外谨慎,选择无刺激性、经过过敏测试的产品。不同性别对接触性过敏原的反应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个体的皮肤状况和过敏体质会影响是否发病。
2.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诱发荨麻疹。精神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例如,当人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体内的神经递质等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肥大细胞等的功能,导致组胺等介质的释放,引发荨麻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但在生活节奏较快的现代社会,成年人面临的精神压力较大,更容易因精神因素诱发荨麻疹。对于有精神压力的人群,需要注意调节心态,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精神紧张,降低荨麻疹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