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鼻塞需要通过日常护理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控制炎症、物理治疗改善通气等方法治疗。

1、日常护理缓解症状
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2-3次,可清除分泌物、过敏原及细菌,减轻黏膜肿胀。保持室内湿度40%-60%,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干燥刺激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防止损伤鼻黏膜。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粉尘对鼻腔的直接刺激。
2、药物治疗控制炎症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适用于过敏性鼻炎伴打喷嚏、流涕者。若合并细菌感染(如黄绿色脓涕),需短期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血管收缩剂(如羟甲唑啉)仅限短期(≤7天)缓解鼻塞,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性鼻炎。
3、物理治疗改善通气
蒸汽吸入(如热水杯熏鼻)可暂时软化鼻腔分泌物,促进排出。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通过温热效应减轻鼻黏膜充血。对儿童或孕妇,可采用穴位按摩(如迎香穴、鼻通穴)辅助缓解鼻塞,但需注意力度避免损伤。
若鼻塞持续超过2周、伴头痛、嗅觉减退或鼻出血,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