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杀神经后疼痛的原因包括术后正常反应性疼痛、残余感染或根尖周炎、器械分离或超填、咬合高点等。

1.术后正常反应性疼痛
其机制为治疗过程中器械对根尖周组织的机械刺激,以及化学消毒剂(如次氯酸钠)对周围组织的短暂刺激。
2.残余感染或根尖周炎
若术前存在严重根尖周病变(如根尖周脓肿),治疗后1~2周内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VAS评分4~6分)。
3.器械分离或超填
根管治疗过程中约3%~5%的病例会发生器械分离,若分离器械超出根尖孔,可能引发异物反应性疼痛。
4.咬合高点
约15%的病例因临时冠或永久修复体存在咬合高点,导致治疗侧牙齿过早接触,引发创伤性疼痛。
处理原则包括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等。
1.轻度疼痛
避免用治疗侧咀嚼硬物,保持口腔卫生,可局部冷敷。研究显示,72小时内90%的轻度疼痛可自行缓解。
2.中度疼痛
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若48小时无缓解需复诊。需注意孕妇禁用布洛芬,可改用对乙酰氨基酚;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NSAIDs类药物。
3.重度疼痛
立即复诊,需拍摄CBCT确认是否存在根尖周脓肿或器械外漏。治疗可能包括根管重新处理、根尖手术或拔牙。
此外,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可用氯己定漱口水(0.12%)每日2次。定期复查(3个月、6个月、1年)通过X线片监测根尖周愈合情况,研究显示规范随访可使治疗成功率从82%提升至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