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常用的手术方式通常包括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翼管神经切断术等。

1、鼻甲部分切除术
针对下鼻甲肥大导致持续性鼻塞的患者,通过鼻内镜精准切除肥厚黏膜或骨质,保留正常鼻甲功能。该手术可显著改善通气,但术后可能出现鼻腔干燥,需配合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期约1-2周,适合鼻腔结构完整但黏膜肥厚的患者。
2、鼻中隔矫正术
适用于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鼻炎者,通过矫正偏曲的软骨或骨质恢复鼻腔对称性。术后需填塞止血材料24-48小时,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移位。手术可解决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单侧鼻塞,但需严格评估偏曲程度与症状关联性。
3、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利用等离子能量使鼻甲黏膜下组织凝固萎缩,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适合不愿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效果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可能需重复治疗。术后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并定期复查评估黏膜修复情况。
4、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通过器械使肥大的下鼻甲骨质骨折并向外侧移位,扩大鼻腔通气空间。该手术创伤较小,但可能复发,适合轻中度下鼻甲肥大且无严重结构异常的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复位情况,避免外力碰撞鼻部。
5、翼管神经切断术
针对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通过切断支配鼻腔黏膜的副交感神经减少分泌物。需严格筛选适应证,可能引起眼干等并发症。术后需长期随访评估效果,适合药物治疗无效且神经敏感型患者。
慢性鼻炎手术需根据病因、鼻腔结构及患者需求个性化选择。微创技术如鼻内镜手术可降低组织损伤,但术后仍需严格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