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紫癜的症状主要有皮肤黏膜出血、牙龈与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女性月经异常等,严重性需根据血小板计数、出血部位及病情进展综合判断。

一.症状
1.皮肤黏膜出血
这是最典型且常见的症状,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下降,皮肤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多分布在四肢、躯干,按压不褪色;还可能出现瘀斑,颜色从紫红色逐渐转为黄褐色,严重时会形成大片血肿,常见于碰撞或受压部位,无明显疼痛或瘙痒,仅表现为皮肤外观异常。
2.牙龈与鼻腔出血
牙龈出血多在刷牙、进食时出现,出血量通常较少,可自行停止,但易反复;鼻腔出血常突然发生,可能因鼻腔黏膜干燥、轻微触碰引发,出血时间长短不一,部分患者需按压鼻翼或就医处理才能止血,且在血小板水平过低时,出血频率会明显增加,影响日常生活。
3.消化道出血
属于较严重的症状,多因消化道黏膜出血所致。轻度时表现为大便发黑、呈柏油样,无明显腹痛;严重时会出现呕血,呕吐物呈咖啡色或鲜红色,同时可能伴随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贫血或失血性休克,对身体造成较大损伤。
4.女性月经异常
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经期阴道出血,颜色鲜红或暗红。长期月经量过多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症状,不仅影响生殖健康,还会降低身体抵抗力,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
二.严重性
如果仅表现为皮肤轻微出血点、牙龈少量出血,血小板计数未过低,及时治疗后预后较好,通常不严重;但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内脏出血症状,或血小板计数极低,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颅内压升高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属于严重病症。此外,慢性血小板紫癜如果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贫血、器官损伤,影响生活质量,也需重视并规范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