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是因外力或慢性劳损致肌腱结构破坏或功能异常,分急性(突发暴力致如运动扭曲等)与慢性(长期过度用致微损伤积累加退变如网球肘相关),病因含外伤、过度使用、年龄退变,症状有局部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及超声、MRI,不同人群如运动员需正确训练等,中老年避免剧烈动作等,儿童青少年防不当运动致伤。
一、肌腱损伤的定义
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纤维结缔组织,肌腱损伤指肌腱因外力作用(如扭伤、拉伤、暴力撞击等)或慢性劳损等原因导致的结构破坏或功能异常,包括肌腱的部分撕裂、完全断裂等情况。
二、常见类型
(一)急性肌腱损伤
多由突发的暴力事件引起,如运动中突然的剧烈扭曲、重物撞击等,可导致肌腱瞬间承受超过其耐受限度的应力,引发肌腱撕裂或断裂,常见于跟腱、肩袖肌腱等部位。
(二)慢性肌腱损伤
常因长期反复的过度使用,如运动员的频繁训练、长期从事重复性劳动等,致使肌腱反复微损伤积累,加之肌腱自身随年龄增长出现退变,逐渐引发肌腱炎症、纤维化等慢性病变,常见于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相关的伸肌腱损伤等。
三、病因分析
(一)外伤因素
突发的高能量外伤,如交通事故中的肢体受创、运动时的意外碰撞等,可直接导致肌腱损伤。
(二)过度使用
长期重复性的肢体动作,如网球运动员频繁的挥拍动作、键盘操作员长时间敲击键盘等,会使肌腱持续受到过度应力,引发慢性损伤。
(三)年龄与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肌腱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且易出现退行性改变,如肌腱纤维变细、胶原含量改变等,更易发生损伤。
四、主要症状表现
(一)局部疼痛
损伤部位出现明显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静止休息时可能仍有隐痛。
(二)肿胀与淤血
受伤局部可能出现肿胀,若有出血情况还会伴有淤血青紫。
(三)活动受限
因疼痛及肌腱功能受损,受累肢体的活动范围减小,如跟腱损伤时行走困难,肩袖肌腱损伤时肩关节活动受限等。
五、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判断肌腱损伤部位的压痛、肿胀情况,进行相关关节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度检查,初步评估肌腱功能状态。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肌腱的形态、结构,判断是否存在撕裂、水肿等情况,对浅表肌腱损伤诊断较有优势。
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准地观察肌腱的细微结构,明确肌腱损伤的程度(如部分撕裂、完全断裂等)及周围组织情况,是诊断肌腱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运动员群体
运动员因高强度训练或竞技比赛,肌腱损伤风险较高,需注重训练中的正确姿势与热身、放松,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部位肌腱,以降低损伤发生概率。
(二)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肌腱退变明显,日常活动中应避免突然的剧烈动作,如快速扭转肢体等,行走或上下楼梯时注意关节保护,可通过适度的低强度运动(如游泳、慢走)维持肌腱柔韧性。
(三)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肌腱相对较为柔韧,但过度的运动负荷仍可能导致肌腱损伤,运动时需选择适合年龄的运动项目,遵循科学的运动指导,防止因不当运动引发肌腱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