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膜炎症状表现有疼痛集中于跟骨尤其足跟下方负重活动时加剧呈隐痛胀痛或刺痛,跟骨周围软组织肿胀外观改变因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致液体渗出积聚,跟骨骨膜附着处有明显压痛炎症越重压痛越明显,行走及涉及跟骨负重的其他活动受限如行走时足跟不敢完全着地、跳跃受影响,炎症发作时跟骨周围局部皮温略有升高需与正常侧对比察觉。
跟骨骨膜炎是一种发生在跟骨部位骨膜的炎症性疾病,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疼痛
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跟骨部位,尤其是足跟的下方。在行走、跑步、跳跃等负重活动时,疼痛往往会明显加剧。例如,长时间站立后开始行走,足跟部位会出现酸痛感;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过程中,跟骨部位的疼痛会影响其运动表现。
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早期疼痛可能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表现为行走时不愿着地,或出现跛行等情况,这是因为跟骨部位的疼痛让他们在行走时感到不适。
二、肿胀
局部肿胀情况:跟骨周围的软组织会出现肿胀现象,用手触摸时可感觉到跟骨部位周围组织有增厚、隆起的情况。肿胀可能会导致足跟部的外观发生改变,与另一侧正常足跟对比,可见患侧足跟肿胀。在炎症刺激下,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积聚在组织间隙,从而引起肿胀。对于一些活动量较大的人群,如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员,由于跟骨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肿胀情况。
三、压痛
压痛位置:在跟骨的骨膜附着处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指按压跟骨下方或周围的骨膜区域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通过按压可以初步判断炎症所在的部位,这对于诊断跟骨骨膜炎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压痛的敏感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炎症越严重,压痛越明显。例如,青少年患者如果经常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跟骨骨膜炎导致的压痛可能会较为显著。
四、活动受限
行走受限:由于跟骨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患者的行走功能会受到影响。行走时,足跟不敢完全着地,步态会发生改变,可能呈现出踮脚行走或脚步较轻的状态。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会影响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比如上下楼梯、远距离行走等都会受到限制;儿童患者则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行走活动,进而可能对其身体姿态产生一定影响。
其他活动受限:除了行走外,涉及跟骨负重的其他活动也会受到限制,如跳跃等运动。在进行跳跃动作时,跟骨承受的冲击力较大,疼痛会使患者无法完成正常的跳跃动作。对于运动员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其训练计划需要调整,因为跟骨骨膜炎导致的活动受限会影响其专项运动能力的发挥。
五、局部皮温变化
皮温情况:在炎症发作时,跟骨周围的局部皮温可能会略有升高。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加,从而使局部的温度相对正常组织有所升高。通过触摸可以感觉到患侧足跟部位的皮肤温度比正常部位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皮温变化可能不太明显,需要与正常侧进行仔细对比才能察觉。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皮温的变化可能相对更容易通过触摸感知,但也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