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气和积食不一样,食气一般因外邪等致气机不畅,现代医学无明确诊断术语;积食是小儿乳食过量致脾胃损伤、乳食停滞,类似现代医学消化不良。二者成因、症状表现有别但又相互关联,儿童脾胃弱易积食,需调饮食等,成人要注意情志、饮食等,严重时均需谨慎就医。
食气一般指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等导致气机不畅等情况。从中医角度看,外邪侵袭人体,影响脾胃气机正常升降,可能出现类似食气相关的不适。比如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影响到脾胃的气机运行,可能导致胃脘部胀满等类似食气的感觉,但这更多是外邪影响气机的一种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可能涉及到机体对外界因素刺激后的应激反应导致的胃肠功能暂时失调相关情况,但现代医学中没有“食气”这一明确疾病诊断术语,更多是从症状表现来分析。
积食的概念及相关情况
积食是中医术语,主要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小儿由于脾胃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若喂养不当,如一次性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就容易出现积食。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现代医学中,积食类似消化不良的表现,是由于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吸收,在胃肠道内堆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涉及到胃肠蠕动减慢、消化酶分泌不足等因素。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成因方面:食气成因更偏向于外邪等影响气机,而积食主要是饮食因素导致食物在胃肠内积滞。例如,一个人在淋雨受寒后出现胃脘部闷胀,可能是食气中外邪影响气机的情况;而一个小孩一次性吃了很多炸鸡后出现腹胀、口臭等就是典型的积食。
症状表现侧重点:食气重点在气机不畅相关表现,如胸胁胀闷等气机失调的症状,不一定有明显的饮食积滞表现;积食重点是饮食积滞导致的腹部胀满、大便异常等,气机不畅表现相对更围绕饮食积滞引起的,如因积食导致的气滞则更多是继发于食积之后。
联系:积食可能会导致气机不畅,形成食气的情况;而食气情况严重时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加重积食。比如积食引起胃肠胀满,导致气机升降失常,出现胸胁部不适等类似食气的表现;而外邪导致气机不畅后,脾胃功能受影响,也容易出现饮食消化不佳,加重积食。
不同人群的情况及应对
儿童人群:儿童脾胃功能较弱,更容易出现积食情况。如果是儿童出现类似食气或积食表现,对于积食,要注意调整饮食,尽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是食气情况,若因外邪导致,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避免再次受寒。但儿童用药需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腹部按摩等促进胃肠蠕动。例如对于积食的儿童,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成人人群:成人如果出现食气情况,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志不舒也可能影响气机,同时注意避免外邪侵袭。如果是积食情况,成人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增加运动,如饭后散步等,促进胃肠消化。如果成人出现严重的食气或积食表现,影响正常生活,也需要及时就医,但要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儿童更要谨慎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