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自我保护机制过度活跃致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常见骨科疾病,其症状有疼痛(一般性及特定部位)、肿胀、活动受限、麻木,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需重视。
骨质增生又称骨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它是人体骨骼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过度活跃的结果。通常是由于关节软骨的磨损、破坏,导致骨骼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和正常功能而出现的代偿性增生,属于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从病理角度看,骨质增生是骨组织的自我修复过程中,新骨形成过多所导致的。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关节过度使用的人群,关节软骨磨损较快,身体会启动修复机制,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骨质增生现象。
骨质增生的症状
疼痛
一般性疼痛:骨质增生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初期可能为轻微的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加重,在活动后疼痛往往会明显加剧,休息后可有所缓解。比如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疼痛会较为明显,因为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的负荷增加,刺激到增生的骨质周围的组织,引起疼痛。
特定部位疼痛:不同部位的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同。颈椎骨质增生可能会引起颈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肢等部位;腰椎骨质增生可能导致腰部疼痛,严重时疼痛可向臀部、下肢放射,出现坐骨神经痛样的症状,表现为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
肿胀
局部肿胀:增生的骨质周围的组织受到刺激后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肿胀。例如膝关节骨质增生时,膝关节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这是因为炎症因子的释放会引起组织水肿,同时增生的骨质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也可能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进一步加重肿胀。
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质增生对关节结构的影响,患者的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以膝关节骨质增生为例,患者可能会出现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范围减小,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膝关节僵硬,影响正常的行走、下蹲等动作。这是因为增生的骨质可能会阻挡关节的正常运动,同时疼痛也会使患者不敢过度活动关节,导致关节活动度逐渐下降。
麻木
神经受压导致麻木:当骨质增生压迫到周围神经时,会引起相应部位的麻木症状。比如颈椎骨质增生如果压迫到神经根,可能会导致上肢的麻木,麻木部位通常与受压神经分布区域一致;腰椎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时,可能会引起下肢的麻木,如小腿外侧、足背等部位的麻木。这是因为神经受到压迫后,其传导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感觉异常,出现麻木症状。
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以及有不同病史的人群,骨质增生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老年人由于骨骼退变本身较为明显,骨质增生相对常见,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相对较重;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生率可能较高,症状多以颈部及上肢的不适为主;有既往关节损伤病史的人群,骨质增生可能会更早出现且症状可能更复杂。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一般较少出现骨质增生,若儿童出现类似骨质增生的症状,多是由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等特殊原因引起,需要特别重视;孕妇由于身体重心改变,关节负荷增加,也可能出现骨质增生相关症状,需要在孕期注意关节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