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胃肠炎有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全身症状如发热、脱水,慢性胃肠炎有胃肠道症状如间断性腹痛、间断性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及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不同人群患胃肠炎时症状可能有差异。
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症状有所不同:
一、急性胃肠炎症状
胃肠道症状
腹痛:多位于脐周,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胃肠黏膜及神经,导致胃肠平滑肌痉挛等。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炎症因子刺激肠道神经,引发腹痛。
腹泻:排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大便性状多样,可为稀水样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若为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腹泻往往较明显,粪便多为稀水样。
恶心、呕吐:患者可出现恶心感,继而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这是由于胃肠炎症影响了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等。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严重时可超过38.5℃。这是身体的免疫反应,当胃肠道受到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发热。对于儿童来说,急性胃肠炎引起的发热可能相对更为常见和明显,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原体的反应更强烈。
脱水症状:如果腹泻和呕吐严重,可导致脱水,表现为口渴、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婴幼儿由于体液调节功能较弱,脱水症状可能出现得更快更严重,需特别关注。比如,婴儿急性胃肠炎时,可能在几小时内就出现前囟凹陷、眼窝凹陷等明显脱水表现。
二、慢性胃肠炎症状
胃肠道症状
间断性腹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等,疼痛无明显规律,可在进食后加重或缓解不明显。这是因为慢性炎症长期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间断性腹泻或便秘:腹泻时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可为稀便;便秘时排便困难,大便干结。这是由于慢性炎症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吸收功能,导致肠道运动失调。例如,慢性胃肠炎患者可能有时腹泻,有时又出现便秘,交替出现。
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嗳气等。这是因为胃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影响了消化酶的分泌和胃肠的消化功能,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
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常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与慢性炎症导致身体长期处于消耗状态,营养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
消瘦: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尤其是一些病情较长的慢性胃肠炎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消瘦可能比较明显。对于儿童慢性胃肠炎患者,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患胃肠炎时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胃肠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基础疾病掩盖;女性在生理期时患胃肠炎,腹痛等症状可能与生理期不适相混淆;长期饮酒、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患胃肠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更易反复;有胃肠手术史的患者患胃肠炎时,症状可能与普通人群有所不同,需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