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治疗包括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有高频电凝切除术(适用于有蒂较小息肉等)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用于较大无蒂等病变),手术治疗有腹腔镜手术(息肉大且深等时)和开腹手术(复杂情况时),特殊人群如儿童治疗需谨慎、老年人要评估全身状况、妊娠期女性治疗需谨慎并多学科制定方案。
一、内镜下治疗
1.高频电凝切除术:这是治疗肠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适用于有蒂的较小息肉,通过内镜将圈套器套住息肉蒂部,通电后切除。对于无蒂或广基较小的息肉也可采用黏膜下注射后圈套切除等方式。不同大小和形态的息肉选择合适的电凝方式很重要,一般来说,直径小于2厘米的有蒂息肉多可顺利通过高频电凝切除。
2.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较大的无蒂息肉、平坦型息肉等,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病变,ESD可以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同时能对病变进行病理分期。它是通过黏膜下注射将病变抬起,然后用特殊的内镜下刀具将病变黏膜从固有肌层表面完整剥离。该方法需要较高的内镜操作技术,能更彻底地切除病变,减少复发风险,但对操作医生的要求较高。
二、手术治疗
1.腹腔镜手术:当肠息肉较大且位置较深,或者内镜下切除困难时,可能需要腹腔镜手术。例如,某些位于肠道深层、内镜无法完整切除的广基息肉,腹腔镜下可以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进行息肉所在肠段的切除。这种手术创伤相对传统开腹手术较小,但也需要根据息肉的具体情况来评估是否适合腹腔镜手术,一般适用于较大且有恶变倾向或内镜下难以处理的息肉。
2.开腹手术:在一些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如肠息肉恶变且侵犯范围较广等,可能需要开腹手术。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但能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确保将肿瘤等病变完整清除。不过现在随着内镜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开腹手术的应用相对减少,但在特定严重病情时仍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肠息肉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一般优先考虑内镜下较温和的方式,因为儿童身体对创伤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要根据息肉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镜治疗方法,且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肠道功能恢复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关注是否有腹痛、出血等并发症。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肠息肉时,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例如,对于需要内镜治疗的老年人,要考虑其心肺功能能否耐受内镜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刺激;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在控制基础疾病平稳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促进恢复。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肠息肉时,治疗需非常谨慎。因为手术操作可能会对妊娠造成影响,如内镜操作中的刺激可能引起宫缩等。一般会优先评估息肉的性质和妊娠的阶段,如果息肉无紧急处理指征,可能会选择在妊娠相对稳定的中晚期再考虑合适的治疗方式;如果息肉有出血、梗阻等紧急情况,需要在充分权衡母婴风险的情况下,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