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心血管、糖尿病、血液系统、传染病等)及检查口腔局部情况并准备合格拔牙器械,术中依患牙部位选合适麻醉方式、轻柔分离牙体后用合适牙钳拔除并密切观察,术后放置棉球压迫30-40分钟、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等并观察并发症,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陪伴等、妊娠期分阶段处理、高血压者稳血压、糖尿病者控血糖防感染。
一、术前准备
1.1患者评估: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传染病史(如乙肝、艾滋病等),以评估拔牙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方可考虑拔牙;糖尿病患者血糖需控制在空腹≤8.88mmol/L且无急性并发症时进行拔牙。同时检查口腔局部,明确患牙位置、松动度、周围牙龈有无炎症等情况。
1.2器械准备:准备好牙钳、牙挺、牙龈分离器等拔牙器械,确保器械消毒合格。
二、术中操作
2.1麻醉:根据患牙部位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如浸润麻醉(适用于前牙及下颌前磨牙)或阻滞麻醉(适用于磨牙等复杂部位)。注射麻醉剂时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缓慢推注,观察患者反应,确保麻醉效果良好且避免局部组织损伤。
2.2牙体分离:使用牙挺插入患牙与牙槽骨之间的间隙,利用杠杆原理将牙齿与牙槽骨逐步分离,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邻牙及牙槽骨壁。
2.3牙齿拔除:根据牙齿方向及位置,选择合适牙钳夹紧患牙,通过摇动、扭转、牵引等动作将牙齿完整拔除。拔除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确保操作顺利。
三、术后注意事项
3.1压迫止血:拔牙后在拔牙创处放置无菌棉球,嘱患者咬紧,一般压迫30~40分钟以达到止血目的。告知患者勿过早吐掉棉球,以免影响血凝块形成。
3.2创口护理:术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避免触碰创口,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出血或感染。可进食温凉软食,避免用患侧咀嚼。
3.3并发症观察:告知患者注意观察创口有无持续出血、剧烈疼痛、肿胀加重、发热等情况。若出现出血不止(如棉球吐出后仍不断渗血)、疼痛剧烈难以缓解等异常,应及时复诊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4.1儿童:儿童拔牙需在家长充分陪伴下进行,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剧烈哭闹导致操作困难或意外损伤。同时要准确判断恒牙胚位置,防止误拔或损伤恒牙胚,术后需告知家长关注儿童创口恢复及有无异常表现。
4.2妊娠期女性:妊娠前3个月及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拔牙,因前3个月易诱发流产,后3个月可能引起早产。妊娠中间3个月拔牙需严格评估风险,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孕妇的刺激,术后密切观察孕妇及胎儿情况。
4.3高血压患者:拔牙时需确保血压稳定,术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以缓解其紧张情绪,避免因紧张导致血压波动。术中密切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异常升高,需暂停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稳定血压后再继续。
4.4糖尿病患者:拔牙前需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状态,术后需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因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增加感染风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