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常见消化系统症状,分急性和慢性,有排便次数、质地等主要症状及不同伴随表现,对不同人群有危害,可从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预防,包括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注意腹部保暖及控制基础疾病等。
腹泻的分类
急性腹泻:病程在2-3周以内,多由感染引起,如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暴饮暴食等也可导致急性腹泻。例如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后,常出现急性腹泻,每天排便数次至十余次,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
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肠道感染未愈、肠道非感染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有关。比如炎症性肠病患者,会反复出现腹泻,可能还伴有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腹泻的常见症状及伴随表现
主要症状:除了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外,还可能有腹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如肠道痉挛性疼痛多见于急性感染性腹泻;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急性腹泻伴有急性胃肠炎时。
伴随表现: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可能伴有发热,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若为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泻,可能伴有消瘦、贫血等表现;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腹泻,还可能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腹泻,患者还会有多汗、心慌、体重减轻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腹泻的危害
对儿童的影响:儿童腹泻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为儿童身体水分含量相对较高,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儿童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电解质紊乱可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婴幼儿腹泻,由于其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对成年人的影响:长期慢性腹泻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一些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如炎症性肠病长期不愈可能会出现肠道狭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对老年人的影响:老年人腹泻也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且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更差,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例如老年人腹泻后可能因脱水导致血容量不足,进而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等症状,或者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腹泻的预防措施
饮食方面: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水果要洗净、削皮后食用,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对于儿童,要保证其食物的清洁和新鲜,例如给儿童准备的辅食要现做现吃,避免放置过久滋生细菌。成年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前、便后等。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避免腹部受凉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要规律治疗控制病情等,以减少因基础疾病引起腹泻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