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是人体最大籽骨位于膝关节前方借髌韧带与胫骨结节相连有保护膝关节等功能其周围有结构附着不同人群髌骨有差异髌骨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横形、纵形、粉碎性、星状骨折按移位程度分无移位、部分移位、完全移位骨折完全移位骨折多需手术治疗。
一、髌骨的解剖结构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膝关节前方,股骨下端前面,借髌韧带与胫骨结节相连。髌骨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与股骨的髌面相关节。髌骨具有保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和参与膝关节活动等功能。其周围有肌腱、韧带等结构附着,这些结构对维持髌骨的正常位置和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髌骨在形态和大小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儿童的髌骨相对较小且骨化不完全,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女性髌骨可能相对较窄,男性则可能相对较宽,但这些差异一般不影响其基本功能。
二、髌骨骨折的分类
(一)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横形骨折:较为常见,骨折线多为横形,常因膝关节突然屈曲或伸直,股四头肌猛烈收缩或直接暴力打击所致。多见于青壮年人群,骨折线可通过髌骨中部或上部、下部等不同部位。例如,髌骨中部横形骨折,骨折端容易发生分离移位,因为股四头肌的牵拉作用会使近侧骨折端向上移位,远侧骨折端向下移位。
2.纵形骨折:骨折线为纵形,多由间接暴力引起,如膝关节扭转时,髌骨受到旋转应力导致纵形骨折。可分为边缘型纵形骨折和单纯纵形骨折等,边缘型纵形骨折骨折块较小,单纯纵形骨折骨折块相对较大。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能发生,但青壮年由于活动量较大,扭转暴力作用下更易出现此类骨折。
3.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碎裂成3块或3块以上。多因高能量暴力损伤所致,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暴力也可能导致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的骨折块移位情况较为复杂,骨折端不稳定,治疗相对困难,预后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4.星状骨折:骨折线呈星状,多为直接暴力作用于髌骨所致,骨折块常为多块,且移位情况因暴力方向不同而各异。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但儿童较少见,多见于青壮年和老年人,老年人由于骨质状况,即使是相对较轻的直接暴力也可能导致星状骨折。
(二)按骨折块移位程度分类(通用的髌骨骨折移位分类法,如Seinsheimer分类)
1.I型:无移位骨折,骨折端没有明显移位,髌骨的连续性存在,只是骨小梁有部分断裂。此类骨折相对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等,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端是否有移位趋势,尤其对于儿童患者,需定期复查,因为儿童骨折愈合能力强,但也可能在活动等情况下发生移位。
2.II型:部分移位骨折,骨折块有部分移位,但未完全分离。骨折端有一定程度的错位,但通过手法复位等可能恢复较好的对位。不同年龄人群中,部分移位骨折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复位后维持复位的难度相对较大。
3.III型:完全移位骨折,骨折块完全分离,近侧骨折端受股四头肌牵拉向上移位,远侧骨折端随髌韧带向下移位。此类骨折移位明显,多需手术治疗。各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但老年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全身状况和骨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