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骨髓炎是细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的骨感染性疾病可致骨质破坏等,病因包括血源性感染(身体感染病灶致病原体经血播散,儿童风险高)及邻近组织感染蔓延(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临床表现有病情重时全身发热寒战等及局部髋关节区域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诊断靠影像学(X线早期价值有限、CT显破坏范围程度、MRI早期敏感)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炎症指标异常及细菌培养),治疗分抗感染(据药敏选敏感抗生素)和手术(骨质破坏重保守不佳时病灶清除),儿童需尽早规范治疗防影响发育,成人有基础病需同时治基础病并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影响。
一、定义
股骨头骨髓炎是由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股骨头组织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属于骨感染性疾病范畴,可导致股骨头骨质破坏、髋关节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病因
(一)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感染病灶,如皮肤疖肿、呼吸道感染等,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股骨头,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血源性感染引发股骨头骨髓炎的风险相对更高。
(二)邻近组织感染蔓延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感染(如臀部疖肿、髋部软组织炎症等)可直接蔓延至股骨头,导致局部感染扩散,引发股骨头骨髓炎。
三、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
(二)局部表现
主要为髋关节区域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髋关节活动受限,儿童患者常表现为不敢活动髋关节。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骨质破坏,进一步影响髋关节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发病数周后可见骨质破坏、骨质疏松等改变,但早期诊断价值有限。
CT:能更清晰显示股骨头骨质破坏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明确骨质破坏的范围和程度。
MRI:对骨髓炎的早期诊断敏感性较高,可早期发现股骨头骨髓内的炎性改变,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等异常信号。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增快等炎症指标异常,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类型,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五、治疗原则
(一)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尽早控制感染扩散。
(二)手术治疗
对于骨质破坏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病灶清除术,清除股骨头内的感染病灶,促进病变修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血源性感染引发股骨头骨髓炎时需尽早诊断和规范治疗,以免影响股骨头正常发育,导致髋关节畸形等严重后果。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药物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症状。
(二)成人患者
成人患者若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感染控制相对困难,需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感染恢复。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