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的应对措施包括休息制动以减少对骨膜的刺激利于炎症消退,物理治疗中早期冷敷收缩血管缓解疼痛肿胀、恢复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及超短波治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但儿童禁用,康复训练症状缓解后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预防复发,病因治疗包括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治疗基础疾病。
一、休息制动
原因:骨膜炎通常是由于过度运动等原因导致骨膜受到刺激引起炎症,休息制动可以减少对骨膜的进一步刺激,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适用,比如儿童若因过度玩耍导致骨膜炎,休息制动能避免病情加重;成年人若因运动过量引发,休息也能让骨膜有恢复的时间。
具体做法:减少患病部位的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行走等,让受伤的肢体得到充分休息。
二、物理治疗
冷敷
原因:在骨膜炎早期,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对于各年龄段人群都可应用,比如年轻女性运动后出现小腿骨膜炎,早期冷敷能快速减轻不适。
具体做法:受伤后72小时内,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3-4次。
热敷
原因:在骨膜炎恢复期,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例如中老年人群骨膜炎,恢复期热敷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利于恢复。
具体做法:受伤72小时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患处,每次20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3-4次。
超短波治疗
原因:超短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适用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骨膜炎患者,通过电磁波作用于患处,起到治疗效果。
具体做法: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根据病情确定治疗频率和时长等。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缓解骨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但需注意儿童应避免使用,因为可能存在不良反应风险。比如成年男性因工作中过度劳累导致骨膜炎,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举例:常用的有布洛芬等,但儿童禁用这类药物,需选择更安全的治疗方式。
四、康复训练
原因:在骨膜炎症状缓解后,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预防骨膜炎复发。不同年龄人群康复训练内容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康复训练要注意强度适中,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具体训练:以腿部骨膜炎为例,症状缓解后可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逐渐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如缓慢屈伸膝关节等,但要避免过度牵拉骨膜。
五、病因治疗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果是因为长期站立、行走姿势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骨膜炎,需要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比如长时间穿不合适鞋子导致足部骨膜炎,要更换合适鞋子,调整行走姿势。不同年龄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如老年人要避免长时间行走,选择舒适的鞋子。
治疗基础疾病:若骨膜炎是由其他基础疾病引起,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例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出现关节周围骨膜炎,需同时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规范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从而缓解骨膜炎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