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局部有疼痛(急者剧烈、随病情进展加剧,活动或按压加重,慢者间断性、复发或天气变化时加重)、肿胀(急者明显伴皮温高,慢者因窦道形成、死骨存在等致组织增生、炎性反应持续)、皮肤改变(急者发红、皮温高,慢者有窦道形成、间断流脓性分泌物及窦周皮肤色素沉着、瘢痕形成);全身有发热(急者多高热伴寒战,慢者全身症状相对轻、急性发作时发热)、全身不适(急者因高热全身不适明显,慢者长期受疾病困扰有乏力等),不同人群症状有特点,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局部症状突出、全身发热等明显,老年人骨髓炎病情发展隐匿、全身症状不典型,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者发病风险高且症状观察判断受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骨髓炎时局部感染难控制、症状更复杂严重。
局部症状
疼痛:急性骨髓炎患者通常会有剧烈的局部疼痛,开始可能为持续的钝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加剧,活动或按压病变部位时疼痛明显加重。慢性骨髓炎患者也会有疼痛症状,一般为间断性疼痛,在局部感染复发、天气变化等情况下疼痛可能加重。例如,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表现为患肢不愿活动,因活动会引起疼痛。
肿胀:急性骨髓炎时,感染部位会出现明显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炎性渗出增加所致。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也可能有肿胀,多是因为局部有窦道形成、死骨存在等导致组织增生、炎性反应持续存在。
皮肤改变:急性骨髓炎患者局部皮肤可出现发红、皮温增高的表现;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皮肤可能有窦道形成,窦道可间断流出脓性分泌物,窦周围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改变。
全身症状
发热:急性骨髓炎患者多有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可伴有寒战,这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全身性反应,细菌毒素等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慢性骨髓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在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发热。比如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伴有精神萎靡等表现。
全身不适: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骨髓炎患者,在患病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乏力等。急性骨髓炎患者由于高热等全身反应,全身不适症状更为明显;慢性骨髓炎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精神欠佳等情况。
对于不同人群,骨髓炎的症状可能有一些特点。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其局部症状可能更突出地表现为肢体的剧烈疼痛、不敢活动,全身发热等症状较明显。而老年人骨髓炎可能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发展可能相对隐匿,但也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等表现,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更仔细地进行检查来明确诊断。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可能增加骨髓炎的发病风险,而一旦患病,相应的症状表现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比如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骨髓炎时,局部皮肤受压等情况可能会影响症状的观察和判断。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骨髓炎时,局部感染可能更难控制,症状可能更复杂,疼痛、感染等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因为糖尿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和血液循环等,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