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的成因包括胆囊管梗阻(结石梗阻、非结石性梗阻及其他梗阻原因)、细菌感染(病原菌入侵及感染途径)和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及胰液反流),结石梗阻是最常见原因,非结石性梗阻相对少见,细菌可经多种途径入侵,胆汁成分改变及胰液反流可引发化学性炎症。
一、胆囊管梗阻
1.结石梗阻
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当结石嵌顿在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时,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汁在胆囊内积聚,引起胆囊黏膜的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机械刺激以及胆汁成分的改变,会促使胆囊发生炎症。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0%-90%的胆囊炎患者伴有胆囊结石。
非结石性的胆囊管梗阻相对少见,可能与寄生虫(如蛔虫)、先天性胆囊管狭窄等因素有关。蛔虫进入胆囊管可导致梗阻,引发炎症;先天性胆囊管狭窄会使胆汁排出不畅,逐渐引起胆囊炎症。
2.其他梗阻原因
胆囊管扭曲、胆囊管周围的肿大淋巴结或肿瘤压迫等也可引起胆囊管梗阻。例如,一些恶性肿瘤转移至胆囊管周围淋巴结,导致淋巴结肿大压迫胆囊管,使胆汁排出受阻,从而引发胆囊炎。这种情况在老年患者中相对可能更易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更多的基础疾病,如肿瘤转移等情况。
二、细菌感染
1.病原菌入侵
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环境发生改变,有利于细菌的滋生繁殖。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厌氧菌等。细菌可通过血行感染、淋巴途径或邻近器官感染蔓延至胆囊。例如,当患者发生败血症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胆囊引起感染;肠道的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胆囊引发炎症。
在儿童中,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可能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以及可能存在的胆道畸形等因素有关。比如先天性胆道畸形可能导致胆汁引流不畅,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2.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胆囊。这种感染途径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血行感染引起胆囊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淋巴途径感染:肠道内的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胆囊。例如,患有肠道炎症性疾病时,肠道内的细菌更容易通过淋巴途径到达胆囊,引发胆囊炎。
三、化学性刺激
1.胆汁成分改变
当胆囊管梗阻时,胆汁中的胆盐、磷脂酰胆碱等成分发生改变。高浓度的胆盐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炎症。胆汁成分的改变还可能导致胆囊黏膜的损伤,使胆囊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从而加重炎症反应。例如,长期的胆汁成分异常可能逐渐导致胆囊黏膜的慢性炎症改变。
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胆囊排空功能的改变,胆汁成分可能发生改变,增加了胆囊炎的发生风险。妊娠时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胆囊平滑肌松弛,胆汁排空减慢,容易导致胆汁淤积,进而引起化学性胆囊炎。
2.胰液反流
当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失调或梗阻时,胰液可反流进入胆囊。胰液中的胰酶可消化胆囊黏膜,引起化学性炎症。这种情况在患有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如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等疾病可能导致胰液反流至胆囊,引发胆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