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可按部位分为胫骨近端、胫骨干、胫骨远端骨折;按骨折线形态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按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多可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多需手术治疗,不同类型骨折有其相应特点及治疗康复等需考虑的因素。
一、根据骨折部位分类
1.胫骨近端骨折:发生在胫骨靠近膝关节的部位,包括胫骨平台骨折等。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松质骨等结构,骨折后可能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在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下有不同表现,比如根据Schatzker分型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型,各型有其独特的骨折形态特点,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等因素相关。
2.胫骨干骨折:指发生在胫骨中间骨干部位的骨折,可因直接暴力(如重物撞击等)或间接暴力(如扭转暴力等)引起,骨折线形态多样,如横形、斜形、螺旋形等,不同形态的骨折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其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会影响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3.胫骨远端骨折:发生在胫骨靠近踝关节的部位,包括累及踝关节的骨折等,常与踝关节的结构相关,比如Pilon骨折是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严重骨折,多由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引起,骨折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关节面的破坏等情况,对踝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大。
二、根据骨折线形态分类
1.横形骨折:骨折线呈横向走行,多因直接的横向外力作用导致,骨折端相对比较规整,治疗时复位相对有一定参考依据,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骨折端的稳定性等因素。
2.斜形骨折:骨折线呈斜行走向,通常由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端的接触面积相对横形骨折较小,稳定性相对稍差,在治疗中需要考虑如何维持骨折端的位置以促进愈合。
3.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多由扭转暴力导致,骨折端的旋转等情况较明显,复位时需要注意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治疗过程中要关注骨折端的旋转对位等问题。
4.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碎裂成3块或3块以上,多因高能量损伤引起,如严重的车祸伤等,骨折的复杂性较高,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涉及多块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等问题,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往往也较严重,影响骨折的愈合及预后。
三、根据骨折稳定性分类
1.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移位的骨折,如某些无明显移位的横形骨折等,这类骨折相对较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为主,如石膏固定等,患者需要注意固定部位的护理,避免过早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稳定性胫骨骨折,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特性,在固定和康复过程中需要考虑儿童的生长潜力等因素,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骨骼生长情况。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或复位后容易再移位的骨折,如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这类骨折多需要手术治疗来复位和固定骨折端,以恢复胫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手术治疗时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不稳定性胫骨骨折,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因素,在手术和术后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康复训练也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循序渐进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