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断裂后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以上)进行康复训练,早期有手指被动活动和静力性收缩训练;中期有主动辅助活动和腕关节活动训练;后期有抗阻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整个过程需定期复查并保持积极心态配合训练以促进良好恢复。
静力性收缩训练:进行手部肌肉的静力性收缩,即肌肉用力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通过静力性收缩可保持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不同年龄人群进行静力性收缩训练时强度可略有不同,儿童可适当减少每次收缩持续时间和重复次数,老年患者则根据自身肌肉力量情况调整,以感觉舒适且不引起过度疲劳为宜。
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6周)
主动辅助活动:在被动活动基础上,开始进行主动辅助活动,借助健侧手帮助患侧手指进行屈伸等动作。例如患侧手指做屈曲动作时,健侧手辅助给予一定助力,逐渐增加患侧手指主动活动的范围和力量。随着恢复情况,可逐渐减少健侧手的辅助力度,让患侧手指更多地自主运动。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肢体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可能存在一定障碍,在进行主动辅助活动时要更密切观察手指的感觉和血液循环情况,若出现手指麻木、苍白等异常要及时调整活动方案;肥胖患者因肢体活动相对不便,可适当增加活动的频次,每次活动时间可适当缩短,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腕关节活动训练: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桡尺偏等活动,可采用坐姿或卧姿,患侧手臂自然放松,主动进行腕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腕关节活动训练有助于维持腕关节的功能,与手指的康复训练相互配合,促进上肢整体功能的恢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腕关节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紧张,在进行腕关节活动训练时要更加注重活动的幅度和频率;运动员等手部活动较多的人群,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训练强度,但要以不影响肌腱恢复为前提。
后期康复训练(术后6周以上)
抗阻训练:可使用弹力带等进行抗阻练习,比如手指屈曲时对抗弹力带的阻力,伸展时同样对抗阻力,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3-4组。抗阻训练能够进一步增强手指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使手指恢复更好的功能。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肌肉还在发育阶段,选择的弹力带阻力要适中,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骨骼肌肉损伤;对于老年患者,抗阻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肌肉力量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阻力,同时要关注关节的承受能力,防止因过度抗阻导致关节损伤。
精细动作训练:进行拾捡小物件、写字、弹琴等精细动作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例如用患侧手指逐个捡起黄豆等小颗粒,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难度。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在精细动作训练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儿童可从简单的捡豆子等游戏开始训练精细动作;老年患者可选择一些适合的书法练习等活动来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同时要注意保护手指,避免过度劳累。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根据肌腱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同时,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康复训练,以促进手指肌腱断裂后的良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