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解痉镇痛、抗感染等,手术治疗需考虑孕周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时机,手术方式有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特殊人群中孕妇不同妊娠阶段有差异且要监测胎儿,手术对胎儿有影响需减少刺激及注意相关药物等。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禁食:通过禁食可以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胆囊收缩引起的疼痛。对于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需要根据孕周等情况合理安排禁食时间,保证孕妇营养供应可通过肠外营养等方式补充。
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腹胀,减少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胆道,从而减轻对胆囊的刺激。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保证孕妇的内环境稳定,满足妊娠和治疗的需求。
2.缓解疼痛
解痉镇痛:可选用不影响胎儿的解痉镇痛药,如阿托品等,但需严格掌握剂量和适应证,因为阿托品可能会对胎儿有一定影响,使用时要权衡利弊。
3.抗感染治疗
选择合适抗生素:根据病情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因为急性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感染,常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胎儿相对较为安全,但仍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选择
孕周因素:如果妊娠处于中晚期,一旦确诊为急性胆囊炎且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应考虑手术治疗。因为中晚期妊娠时,子宫增大相对明显,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影响母儿安全;而对于早期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若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也应适时手术,避免延误病情。
病情严重程度:当出现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时,不论妊娠周数,都应尽快手术,以挽救孕妇生命,此时母儿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干预解除危及生命的状况。
2.手术方式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常用手术方式,对于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操作要轻柔。如果孕周较小,手术中要注意保护子宫,避免因手术操作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如果孕周较大,在切除胆囊后要密切观察子宫情况,防止早产等情况发生。
胆囊造口术:对于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或局部解剖不清的患者,可采用胆囊造口术,引流胆汁,减轻胆囊炎症,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进一步处理。但胆囊造口术后需要加强护理,观察引流情况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
妊娠不同阶段的差异:早期妊娠时手术可能增加流产风险,所以非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中晚期妊娠时,子宫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好,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积极手术;晚期妊娠时,手术相对风险可能相对较低,但仍需考虑胎儿即将分娩的情况,综合评估后决定手术方案。
胎儿监测:无论是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过程中,都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通过胎心监护等手段了解胎儿宫内状况,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缺氧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胎儿
手术对胎儿的影响:手术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增加早产的风险,所以在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要注意抑制宫缩等治疗,以保障胎儿的安全。同时,术后使用的药物也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