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是因多种原因致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发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造成结构改变、塌陷及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病因有创伤性及非创伤性(包括长期大量用糖皮质激素、酗酒、减压病、代谢性疾病等),病理机制是血运受阻致骨组织缺血坏死及修复失衡致结构破坏,临床表现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有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治疗分保守(避免负重、用改善血运药物)和手术(髓芯减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特殊人群需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者密切关注、酗酒者劝导戒酒、儿童患者优先保髋治疗。
一、定义
股骨头坏死是因多种原因致使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引发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进而造成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导致患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病因
(一)创伤性因素
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此类创伤会直接破坏股骨头的血运,影响骨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风险。
(二)非创伤性因素
1.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股骨头血运,引发坏死。
2.酗酒:酒精可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使股骨头内脂肪栓塞,阻碍血供,引发坏死。
3.减压病:潜水员等高压环境作业人员,快速减压时易形成气泡,阻塞股骨头血管,引起坏死。
4.代谢性疾病:像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可通过影响体内代谢过程,干扰股骨头血供及骨组织代谢,增加患病几率。
三、病理机制
股骨头坏死的核心是股骨头血运受阻,骨组织缺血坏死,随后机体启动修复反应,然而修复过程中易出现骨小梁结构紊乱、骨质吸收与重建失衡等情况,最终导致股骨头结构破坏、塌陷。
四、临床表现
(一)早期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异常。
(二)进展期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腹股沟区疼痛,可放射至臀部或膝关节,伴有髋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内旋和屈曲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行走困难。
五、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压痛等情况初步判断病情。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见股骨头密度改变、塌陷等。
2.CT:能更清晰显示股骨头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3.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诊断价值高,可在骨细胞坏死、骨髓水肿等改变出现时即被发现。
六、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早期可采用避免负重(如使用拐杖)、使用改善血运的药物等方法,延缓病情进展。
(二)手术治疗
中晚期可能需要手术,如股骨头髓芯减压术、髋关节置换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病情等综合判断。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需密切关注髋关节状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尽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若因病情必须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应用,并监测相关指标。
(二】酗酒者
应劝导戒酒,减少酒精对股骨头血运的持续损害,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风险。
(三)儿童患者
因骨骼发育未成熟,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保髋治疗等非手术方式,以最大程度保护儿童髋关节正常发育,避免影响其未来生活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