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肛门湿疹是发生于儿童肛门周围皮肤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渗出、结痂等,可因局部潮湿、排泄物刺激、过敏、摩擦等引发,局部因素是皮肤皱褶多易积存物且清洁不及时或长期腹泻便秘,过敏因素是接触化纤内裤等过敏原,摩擦因素是活动量大皮肤易与内裤摩擦致损伤,临床表现有瘙痒搔抓致破损渗出等且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随刺激变化波动,诊断依据典型症状及体格检查需与肛周真菌感染等鉴别,治疗原则包括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因素、隔离过敏原,预防护理要养成便后清洁习惯、穿宽松棉质衣物、密切观察皮肤状况,特殊人群提示儿童皮肤娇嫩护理需轻柔婴幼儿注重保湿且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定义
儿童肛门湿疹是指发生于儿童肛门周围皮肤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出现瘙痒、红斑、丘疹、渗出、结痂等症状,可因局部潮湿、排泄物刺激、过敏、摩擦等多种因素引发。
二、病因分析
1.局部因素:儿童肛门周围皮肤皱褶多,易积存汗液、粪便等,若清洁不及时或不彻底,易导致局部潮湿,刺激皮肤引发湿疹;长期腹泻或便秘,粪便反复刺激肛门周围皮肤,也是常见诱因。
2.过敏因素:儿童接触某些过敏原,如化纤材质的内裤、特定洗涤剂、食物过敏原等,可引发过敏反应,进而诱发肛门湿疹。
3.摩擦因素:儿童活动量大,肛门周围皮肤易与内裤等摩擦,反复摩擦可损伤皮肤屏障,增加湿疹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患儿多有肛门周围皮肤瘙痒,因瘙痒常搔抓,可致皮肤破损、渗出;局部可见红斑、丘疹、水疱,病情反复发作可出现皮肤增厚、粗糙、结痂等慢性改变。
2.发病特点: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症状随局部刺激因素变化而波动,如清洁不当或接触过敏原时症状加重。
四、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患儿肛门周围皮肤的典型症状及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局部清洁及接触史等,通过观察皮肤病变形态、范围等明确诊断,需注意与肛周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鉴别。
五、治疗原则(非药物为主)
1.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轻柔清洗肛门周围,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避免用力擦拭加重皮肤损伤。
2.避免刺激因素: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裤,减少对肛门周围皮肤的摩擦;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剂清洗肛周,选择温和、无刺激的儿童专用清洁产品。
3.隔离过敏原:若考虑过敏因素,需排查并远离可能的过敏原,如调整饮食、更换衣物材质等。
六、预防与护理
1.日常清洁:养成良好的便后清洁习惯,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在清洗后适当涂抹性质温和的润肤霜,以维护皮肤屏障功能。
2.穿着选择:给儿童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紧身、化纤材质的衣物接触肛门周围皮肤。
3.观察与监测:密切关注儿童肛门周围皮肤状况,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七、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皮肤娇嫩,在护理过程中需格外注意操作轻柔。婴幼儿阶段更要注重清洁后的保湿护理,因该阶段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轻微刺激易诱发湿疹。同时,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涂抹肛周,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适合儿童的外用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