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需拔除情况有反复发炎(儿童发育受扰、孕期处理棘手)、引起邻牙病变(儿童影响咀嚼及恒牙列、女性或与激素有关)、空间不足致排列紊乱(儿童影响乳牙替换及恒牙萌出、成人影响美观自洁增患病风险且正畸需拔除);不需拔除情况有位置正常且有对颌牙(部分成人可发挥咀嚼功能、儿童需观察)、无临床症状的阻生智齿(可定期观察,女性更年期后及口腔卫生好人群可考虑观察)。
一、智齿需要拔除的情况
(一)智齿反复发炎
1.原因及影响:智齿萌出位置不正或部分萌出时,牙龈与智齿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智齿冠周炎,出现牙龈肿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反复发炎可能影响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2.特殊人群考虑: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智齿反复发炎可能干扰颌骨的正常生长,女性在孕期若智齿反复发炎,由于孕期用药受限,处理会比较棘手,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是否拔除。
(二)智齿引起邻牙病变
1.具体情况:智齿萌出过程中可能会对相邻的第二磨牙造成压迫,导致第二磨牙远中牙根吸收、龋坏等。对于儿童来说,邻牙的健康影响其咀嚼功能和恒牙列的整齐,若不及时拔除智齿,可能会导致第二磨牙无法保留,影响整个口腔的咬合关系和咀嚼效率。
2.年龄与性别差异:青少年时期智齿萌出时邻牙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智齿萌出相关问题上可能与激素水平有一定关联,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牙龈组织对智齿萌出的反应,增加邻牙病变的可能性。
(三)智齿空间不足导致排列紊乱
1.发生机制:人类的颌骨长度有限,当智齿萌出时没有足够的空间,会出现倾斜、阻生等情况,进而导致整个牙列排列不整齐。对于儿童,可能影响乳牙的替换和恒牙的正常萌出顺序;对于成年人,会影响美观和口腔的自洁功能,增加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风险。
2.生活方式关联:如果患者有正畸治疗的计划,而智齿的存在影响正畸效果,也需要拔除智齿。例如一些追求美观、有正畸需求的人群,智齿空间不足导致排列紊乱就需要及时处理。
二、智齿不需要拔除的情况
(一)智齿位置正常且有对颌牙
1.正常情况:部分智齿萌出位置正常,与对颌牙能够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这种情况下智齿可以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不需要拔除。例如一些成年人的智齿萌出位置良好,与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正常,能够参与咀嚼食物,对口腔功能没有不良影响。
2.年龄因素:对于儿童,如果智齿萌出位置正常且有对颌牙,需要密切观察其萌出及咬合情况,因为儿童的颌骨还在发育,可能会有一些适应性变化,但如果长期观察位置正常且咬合良好,可暂不拔除。
(二)无临床症状的阻生智齿
1.阻生智齿情况:有些智齿虽然是阻生的,但没有引起任何临床症状,如疼痛、肿胀、邻牙病变等。对于这类智齿,可以定期观察,不需要立即拔除。例如一些老年患者,智齿阻生但没有任何不适,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拔除智齿可能面临较大风险,可选择观察。
2.性别与生活方式:女性在更年期后,身体的代谢等情况发生变化,对于无临床症状的阻生智齿,可能更倾向于观察,而一些生活方式较为规律、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阻生智齿发生问题的概率相对较低,也可以考虑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