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要合理饮食(不同人群低盐,儿童要培养健康饮食习惯)、适度运动(成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老人、儿童运动有别);积极控制疾病,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糖,血脂异常患者依情况处理血脂;还要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不同年龄段频率不同),关注身体异常信号及时就医,以预防心衰。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律运动。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运动的判断标准是运动时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老年人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慢走等,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降低心衰发生风险。儿童则应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心血管健康。
疾病的积极控制
高血压的管理: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血压。不同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而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保持血压稳定,减少对心脏的损害,降低心衰发生几率。
糖尿病的控制: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等综合手段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对血管和神经的损害,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预防心衰。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合理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确保血糖稳定。
血脂异常的处理:血脂异常患者要根据血脂水平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治疗来降低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根据心血管风险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高危患者LDL-C应低于1.8mmol/L,中危患者低于2.6mmol/L等。降低血脂有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保护心血管系统,预防心衰。
定期体检与健康监测
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心脏方面的检查。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可能逐渐减退,更应增加检查频率,每半年进行一次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心衰。儿童也应在成长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心脏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心脏疾病史的儿童,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心脏问题并进行处理。
关注身体异常信号: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要关注自身身体的异常信号,如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之一,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乏力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身体供血不足的表现;水肿则可能是体液潴留的迹象,这些都可能提示心脏出现问题,需要及时检查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预防心衰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