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愈合是骨折经适当治疗超通常愈合时间仍未骨性愈合表现为骨折端无连接等,病因有局部如骨折端血供不良、分离嵌入、感染,全身如老年人骨代谢慢、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基础病影响,诊断有临床表现及X线、CT、MRI检查,治疗有手术植骨、内固定加强及物理治疗,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特殊人群儿童优先非手术、老年人控基础病、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利于恢复。
一、定义
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经过适当治疗后,超过通常的愈合时间(一般成人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儿童为1-3个月),且经进一步延长治疗时间后仍未达到骨性愈合的状态,表现为骨折端无连接、有假关节形成等。
二、病因
(一)局部因素
1.骨折端血供不良:如股骨颈骨折时,股骨头血供受损,易导致骨折不愈合;长骨骨折端粉碎严重,血运破坏明显也会影响愈合。
2.骨折端分离或软组织嵌入:骨折复位不良致断端分离,或有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嵌入骨折端间,阻碍骨痂形成。
3.感染: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细菌感染可破坏骨组织及修复环境,引发骨不连。
(二)全身因素
1.年龄:老年人骨代谢缓慢,骨折愈合能力较年轻人差,更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儿童骨折不愈合相对少见,但严重损伤也可能出现。
2.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C、D及钙等营养物质,影响骨基质合成及钙磷代谢,不利于骨折愈合。
3.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成骨细胞功能,易致骨折不愈合;其他如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影响骨代谢。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骨折处持续疼痛、压痛,异常活动,负重时疼痛加重。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可见骨折端骨痂少,骨端分离,呈硬化骨形成的骨不连,骨折端间可见透明线。
2.CT及MRI:可更清晰显示骨折端血供情况、周围软组织及骨髓腔状况,协助判断骨不愈合原因。
四、治疗
(一)手术治疗
1.植骨术:通过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植于骨折不愈合处,促进骨修复,自体骨(如髂骨)为常用植骨材料,具有良好成骨能力。
2.内固定加强:对骨折端固定不牢固者,更换更稳定的内固定装置,如改用髓内钉或增加钢板固定等,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环境。
(二)物理治疗
低强度脉冲超声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痂形成;体外冲击波治疗也可改善骨折端血运,诱导骨愈合。
五、预后
预后与骨折类型、治疗及时性及患者全身状况等相关。一般经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实现骨性愈合;若延误治疗或局部条件差,可能长期不愈合,影响肢体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骨折不愈合相对少见,但处理时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尽量优先选择非手术治疗,如牵引、外固定等,避免过度手术干预影响骨骼正常发育,同时密切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以改善骨代谢,手术前后需加强营养支持,降低手术风险及促进术后恢复。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骨折不愈合风险高,需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维持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以利于骨折局部血运及成骨细胞功能恢复,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