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退行性瓣膜病高发应注重定期体检监测瓣膜情况生活中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其中包含高血压。
心脏瓣膜性疾病是指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一、病因分类1.先天性瓣膜病:多由胚胎发育时期瓣膜结构发育畸形所致,部分与遗传因素及孕期不良环境等相关,常见于儿童群体,如二尖瓣瓣上隔膜、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等,胎儿期心脏发育过程中关键结构形成异常引发。2.后天性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心脏瓣膜,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与瓣膜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损伤瓣膜,导致瓣膜炎症、纤维化等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常见于老年人,与瓣膜随年龄增长出现的钙化、纤维化等退变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瓣膜组织发生生理性老化改变,胶原纤维增生、弹性减退,逐渐出现瓣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退行性变较为多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累及瓣膜,病原体附着于瓣膜表面形成赘生物,破坏瓣膜结构,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患者及静脉药瘾者等为高危人群,病原体侵入血流后黏附并侵袭瓣膜。-其他:如创伤、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缺血性心脏病等也可导致心脏瓣膜性疾病,创伤可能直接损伤瓣膜结构,结缔组织病累及心脏时影响瓣膜组织代谢等。二、病理生理改变1.瓣膜狭窄:瓣膜开放受限,血流通过受阻,导致上游心脏腔室压力升高,心肌肥厚以克服阻力,长期可致心肌重构进而心功能减退,例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压力升高,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肺水肿等。2.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时出现血液反流,使心脏容量负荷增加,心脏需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维持循环,后期可导致心肌功能失代偿,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在舒张期既接受左心房回流血液,又接受主动脉反流血液,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逐渐出现扩大、心功能下降。三、临床表现1.症状-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与肺淤血、心功能不全等有关,二尖瓣狭窄时因肺淤血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因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早期可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后期静息时也可发生。-乏力、心悸: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及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患者感觉全身乏力,自觉心跳异常。-水肿:右心功能不全时出现体循环淤血,表现为下肢水肿、腹水等。-其他:如胸痛(多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晕厥(主动脉瓣狭窄严重时,心输出量骤减导致脑供血不足)等。2.体征-心脏杂音为本病重要体征,二尖瓣狭窄时有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时有收缩期喷射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有收缩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有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等。四、不同人群特点影响1.儿童:先天性瓣膜病相对多见,需关注胎儿期心脏发育情况,出生后早期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及时干预,避免影响生长发育及心功能。2.老年人:退行性瓣膜病高发,应注重定期体检监测瓣膜情况,生活中需注意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