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拔牙需注意多方面事项,拔牙前要评估身体状况和口腔局部情况;拔牙中要让儿童配合且医生操作轻柔快速;拔牙后要做好伤口护理、注意饮食、活动休息并观察症状,特殊儿童如低龄儿童、有特殊病史儿童等还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
一、拔牙前的注意事项
1.身体状况评估
儿童拔牙前需确保身体处于健康状态,若儿童有发热、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症状时,不宜立即拔牙,因为此时儿童身体抵抗力较低,拔牙后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例如,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拔牙,感染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对于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儿童,必须提前告知医生,因为这些情况会影响拔牙后的止血过程,可能导致出血不止。
2.口腔局部情况检查
要检查儿童口腔局部是否有炎症、肿胀等情况。如果牙齿周围牙龈有明显红肿、化脓等炎症表现,需要先进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考虑拔牙,否则炎症可能会扩散。
了解牙齿的松动情况等,以便选择合适的拔牙方式。
二、拔牙中的注意事项
1.儿童的配合
儿童可能会对拔牙产生恐惧心理,家长需要在拔牙前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让儿童尽量配合医生操作。可以通过给儿童讲解拔牙的过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减轻其恐惧情绪。
医生在操作时要尽量轻柔、快速,减少儿童的不适感。例如,使用合适的麻醉方式(如表面麻醉等),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三、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
拔牙后要咬住棉球压迫止血,一般棉球要咬30-40分钟后吐出。吐出棉球后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若仍有出血,应及时告知医生。
拔牙当天不要刷牙、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出血或感染。例如,拔牙后24小时内漱口可能会使血凝块脱落,引发干槽症等并发症。
2.饮食注意
拔牙后宜吃温凉、松软的食物,避免吃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因为过热的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的风险;过硬的食物可能会刺激伤口,影响愈合。例如,可以给儿童吃米粥、面条等食物。
3.活动与休息
拔牙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儿童在拔牙后的当天不宜进行奔跑、跳绳等剧烈活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引起伤口出血。
4.观察症状
要密切观察儿童拔牙后的症状,如是否有持续出血、疼痛加剧、发热等情况。如果出现持续出血不止(如吐出棉球后仍不断有鲜血流出)、伤口剧烈疼痛且服用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体温超过38.5℃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儿童就医。
四、特殊儿童的拔牙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
低龄儿童(3岁以下)拔牙时,家长的安抚至关重要。由于低龄儿童无法很好地配合,需要家长紧紧抱住儿童,防止其乱动,同时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心理安抚,如轻声安慰等。而且低龄儿童拔牙后更要注意观察,因为其自我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传达身体的不适。
2.有特殊病史儿童
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的儿童,拔牙前需要评估心脏功能情况。一般需要在心脏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由心内科医生和口腔科医生共同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拔牙,并且拔牙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因疼痛、紧张等因素导致心脏并发症。
对于有智力障碍的儿童,拔牙前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准备工作。可能需要在镇静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拔牙,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且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儿童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