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前要评估身体状况,感冒发热期、月经期、高血压未控、糖尿病血糖不稳等不宜拔牙,要保持口腔清洁,有炎症需先治;拔牙后要压迫止血,2小时内不进食,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适当休息,禁忌证包括全身性疾病急性期、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期、妊娠期、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期等,儿童拔牙需谨慎且家长陪同,老年人拔牙前要全面评估,过程要减轻创伤,术后密切观察。
身体状况评估:拔牙前需评估自身身体状况,若处于感冒发热期,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拔牙易引发感染,应待感冒痊愈后再考虑拔牙;女性要避开月经期,因为月经期间拔牙可能导致出血较多,且感染风险增加。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需控制在适当范围(一般收缩压低于180mmHg,舒张压低于100mmHg),若血压过高,拔牙时易因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应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空腹血糖一般不超过8.88mmol/L),否则术后感染风险增大。
口腔局部准备:保持口腔清洁,拔牙前一天可用漱口水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若口腔内有炎症病灶,如牙龈炎、牙周炎等,需先进行相应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拔牙,否则炎症可能扩散。
拔牙后注意事项
压迫止血:拔牙后医生会在拔牙创放置棉球或纱布,患者需咬紧,一般30-40分钟后再轻轻吐出,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饮食注意:拔牙后2小时内不宜进食,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细软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过热、过硬的食物,以防刺激拔牙创,导致出血或影响血凝块形成。
口腔护理:拔牙后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引起出血。24小时后可轻柔刷牙,保持口腔清洁,但要避开拔牙创部位。
休息与活动:拔牙后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血液循环加快,导致拔牙创出血。
拔牙禁忌证
全身性疾病急性期:如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期、脑梗死急性期等,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拔牙可能加重病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处于活动期的患者,也不适合拔牙,因为机体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受到影响,拔牙后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血液系统疾病:如未控制的白血病、血友病等,这类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拔牙后极易出现严重出血,难以止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也属于拔牙禁忌证,因为血小板数量不足,无法有效止血。
妊娠期:妊娠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易引起流产或早产,所以妊娠期一般不建议拔牙,如有必须拔牙的情况,需在妊娠4-6个月时谨慎进行,并向患者说明风险。
恶性肿瘤患者:正在进行放疗的部位附近拔牙,易发生放射性骨坏死;肿瘤患者若处于放疗期或化疗期,机体抵抗力低下,拔牙后感染风险极高,一般不适合拔牙。
特殊人群拔牙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拔牙需特别谨慎,要在家长陪同下,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儿童拔牙前要安抚其情绪,避免因紧张不配合。拔牙后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出血情况和疼痛反应,给予适当的安抚和护理,饮食上要更加注意温凉细软,防止儿童因不适而哭闹,导致拔牙创出血。
老年人:老年人拔牙前要全面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如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拔牙过程中要尽量减轻创伤,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因为老年人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必要时可适当延长抗炎治疗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