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含通过足踝肌肉力量训练等功能锻炼、选具良好足弓支撑等鞋具、用定制足弓垫等矫形器具,手术针对非手术效果不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且需严格评估,儿童靠非手术干预、成年依症状生活方式调整、老年人优先非手术干预并综合全身健康考量。
一、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
1.功能锻炼:通过足踝部肌肉力量训练改善扁平足状况,例如指导患者进行踮脚尖动作,每次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日可进行3-4组;还可进行脚趾抓毛巾练习,将毛巾平铺,用脚趾抓取并提起,每组15-20次,每日3组,此类锻炼有助于增强足弓周围肌肉力量,对维持足弓形态有积极作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扁平足情况,利用生长发育潜力促进足弓发育完善。
2.鞋具选择:应挑选具有良好足弓支撑、鞋底硬度适中且跟部稳定的鞋子。例如,鞋底硬度约在邵氏硬度40-50之间的鞋子较为合适,能在行走、站立过程中为足弓提供稳定支撑,减轻足弓承受的压力,对于因长期不良鞋具导致扁平足加重的人群,如长期站立工作者等,合理选择鞋具可有效缓解症状。
3.矫形器具使用:定制足弓垫是常见的矫形器具,其根据患者足部形态定制,能持续为足弓提供支撑,缓解扁平足引起的疼痛等不适。对于儿童扁平足,可选用适合儿童足部发育阶段的可调节足弓垫,随着儿童足部生长可适当调整,维持足弓正常形态发展;对于成年扁平足患者,若存在明显足弓塌陷相关症状,足弓垫能在日常活动中持续发挥支撑作用。
二、手术治疗的适用情况及考量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扁平足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跟骨内移截骨术等,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术后恢复不佳等,因此需严格评估患者病情,综合考虑患者全身状况、足部病变严重程度等因素后谨慎选择。例如,当患者扁平足导致持续剧烈疼痛,严重影响行走及日常活动,且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干预,但术前需进行全面的影像学评估(如X线、CT等)以明确足部结构病变情况。
三、不同人群扁平足的针对性处理
1.儿童扁平足: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多数可通过非手术干预改善。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足部形态及行走情况,避免儿童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一般单次连续站立或行走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选择符合儿童足部发育的童鞋,鞋内应有足够空间供足部正常发育,同时注重功能锻炼的指导,鼓励儿童进行有助于足弓发育的活动,如沙滩赤脚行走等,利用自然地形刺激足弓周围肌肉发育。
2.成年扁平足:成年患者需根据自身症状严重程度及生活方式调整处理方式。若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成年扁平足患者,除坚持非手术干预措施外,可适当增加休息时间,每工作1-2小时休息10-15分钟,进行足部放松活动;对于孕期女性因体重增加等因素出现扁平足加重的情况,要注意休息,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选择宽松舒适且有良好支撑的孕妇鞋,减少足部压力。
3.老年人扁平足:老年人扁平足应优先考虑非手术干预,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舒适度为主。若出现疼痛等不适,可通过调整鞋具、使用足弓垫等方式改善,同时关注老年人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等疾病,在进行足部干预时需综合考虑,避免因过度治疗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